第三十一章 查 帳
章節報錯
順利拿回戶部的掌控權,久歷馬上著手對戶部進行整飭。
最先做的便是進行人員的“大換血”。首先戶部右侍郎田植改任詹事府詹事,雖然仍是正三品,但實際上就是個有名無實的虛職,這詹事府司職太子府,可現今皇帝並未大婚,也更無子嗣,更遑論立太子儲君了,所以詹事府並無事可做,一應人員都是有職無實的一幫子閒人,說白了都是遠離權力中心的一幫邊緣人。而原任詹事府少詹事的顧循調任禮部,任禮部郎中。
至於下面的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員,挑忠心可用的或留任或升遷,其他人直接是調任或者外放地方,這樣一來,戶部全都換成了龔侯爺可靠忠心之人,徹底掌控戶部。
接下來便是徹查戶部帳目。這回購“國債”之日臨近,可戶部庫銀現存不到五百萬兩。除去蘇家“錢璟”錢莊的三十萬股可以暫緩,但還餘四十萬股,朝廷需拿出四百三十六萬兩銀子進行回購。這回購完成,國庫也不過餘數十萬之數。越國每年國庫收入約六千餘萬兩銀子,可如今卻落得無銀可用的地步。
這帳不查還好,一查下去久歷才發現,根本就是筆爛帳,糊塗帳。
這每年給邊軍調拔的銀兩,用於支付軍餉、購置軍資軍械,一年下來居然要三千多萬銀子,這數目也太過巨大,過於離譜了。
越國現在主要陳重兵於西北與西南,西北接壤大戎,大戎為夷蠻之國。民風彪悍,全民皆兵。時常犯境西北,故越國陳兵二十萬於邊城重鎮西煌。由越國平西將軍薛有鎮守,這些年倒也無大礙。
而西南接攘南陽國,這南陽國國土遼闊,但多為山脈,耕地匱乏。偏偏人口眾多,趕上年景不好,百姓吃飽飯也成問題。所以大批饑民越境逃來越國不再復返的事情時有發生。對此南陽國國主頗為不滿,為此曾與越國發生過幾次小規模戰爭,雙方各有勝負。所以在越國與南陽國的邊境上越國亦陳兵十萬,由威南將軍陳志遠親自坐鎮,這些年南陽國倒也不敢犯境。
而越國東面是茫茫大海,東南方向倒是有個隔海千里而望的赤日國,但這些年一直相安無事。
東北緊臨魯國,魯國北面是強敵鮮虞國,鮮虞國地大物博,國力強盛,兵強馬壯,這些年時常犯境魯國,虧得魯國與越國結成盟國,兩國合力,才將將御鮮虞國強敵於外。
其它方向西面還有鄭國、韓國兩個小國,這兩國結成盟國,也只能自保而以,自然與越國和平相處。北面還有個豫國,是那鮮虞的同盟小國,雖對越國偶有侵擾,但也是疥癬之疾,不足為慮。
在越國的南面還有個南詔國,這南詔國是由多個部族合併在一起的國家,各個部族平時各自為政,戰時才由南夷人部的首領統一指揮,參與戰事。這南夷人部的現任首領朗穹為南詔國國王。南詔國與越國多年來素無嫌隙,一直交好,兩國竟從無戰事發生。
所以越國邊軍真正耗損餉銀的也不過西北,西南三十萬兵士而以,這一年三千多萬兩銀子究竟都花費到哪裡去了?這其中還不包括越國每年援助給魯國近千萬兩用於抵禦鮮虞的銀款。
這戶部的帳目必定有問題。查了近月餘,在戶部的主事們細細查糾之下發現,每年拔給邊軍的餉銀被戶部“吃了空餉”。而且戶部給邊軍採購的軍資軍械等價格也明顯高於市價。打造兵器、鎧甲、等需要的玄鐵,青銅、皮革等價格也高出市值二至三成。每年的軍糧採購價格也偏高。其它的高價採購,以次充好等等不勝列舉。這一樁樁,一件件都直指戶部尚書雷萬霆。而且令人吃驚的是這種情況並非只是近年,在先帝明權皇帝在位之時便已是如此,難道精明至斯的先帝一點也沒察覺?
而且龔南尋向久歷坦承,這些年朝中的大小官員包括自己,每年都會收到一筆戶部分發的所謂“體恤銀”。還不算每逢年節戶部給的“節慶銀“。還有夏季的“降暑冰銀”,冬季的“炭火銀“,等等一些巧立名目的福利。
震驚之餘的久歷這才明白,這個帳查也沒有用。牽涉的人太廣,時間也過於久遠,總不能把所有涉及的官員都緝拿問罪吧?看來只能既往不咎,從頭來過了。
但西北、西南邊軍是重中之重,這麼多年戶部在邊軍的物資軍械採購中營私舞弊,會不會致邊軍戰力受損,如今不得而知。所以久歷決定,選二名可靠穩妥的心腹之人為欽差去西北、西南巡視軍情,發現問題,及時奏報設法補救,也許為時未晚。
久歷鄭重交待龔南尋,過去的事情一慨不咎。從今時起給我管好戶部,管好國庫,讓國庫充盈起來,把每年的賦稅收入都實實在在用在國事民生之上,便算你大功一件,以後加官晉爵自然是少不了的。
久歷既不想再深究戶部帳目之事,所以戶部的查帳,在漫不經心的又做了幾天樣子之後,宣佈結束。
久歷與幾位近臣商議,由誰去西北、西南巡視邊軍一事。張景略建議,此事不必急於一時,現在朝廷的當務之急,仍是暗中追繳被虧空的庫銀,想辦法讓國庫充裕起來。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朝廷用銀子的地方實在太多。
那要追繳庫銀,這線索又得著落在原戶部尚書雷萬霆身上。可雷萬霆自從交由三司會審,除了對盜取“白玉觀音”直呼冤枉外,對於戶部的帳目與庫銀虧空一直閉口不言。而顧太后已經把雷萬霆因“白玉觀音”而獲罪,近而丟掉尚書這件事前前後後想了個明白。雖然並無實據,但已經猜中個七七八八,這恐怕是久歷皇帝的手段,目的就是為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顧太后倒想幫雷萬霆脫罪,但苦於沒有利於雷萬霆的實證,也無可奈何。
儘管雷萬霆不開口,但畢竟不禁查,在京緝署司情報科的“協助”下,龔南尋查到了雷萬霆的另一套帳目。
幾日後,紫金殿,殿中間放著幾大箱子的戶部帳目,久歷宣佈戶部查帳結束。查得原戶部尚書雷萬霆中飽私囊,貪墨庫銀,罪大惡極。罷黜雷萬霆一切官職,緝拿入獄,秋後問斬。罪不禍及家人,親眷一律貶回原籍,子女終身不得入仕。雷萬霆一切財產,著京緝署司進行查抄,充入國庫。
對於戶部帳目涉及的其他人等一概不咎,同時散朝後著御前侍衛於金殿外焚燬戶部帳目。同時久歷詢問殿上眾臣,對此事這般處理可有異議?
顧太后原還想著儘可能保全雷萬霆,但久歷這麼做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就是讓雷萬霆一個人扛了這事,其他人一律概不追究。那戶部帳目混亂,細查下來恐怕自己也脫不了干係。既然久歷願意放眾人一馬,自己也就別再去討那沒趣兒。
殿下眾臣心中暗道,我們能有什麼異議,當然沒異議,這既得了好處,又保全了名聲官位,自然無人有不同意見。
散了朝,眾臣望著銅鼎之中雄雄大火把那些戶部帳目焚成灰燼,提著的心也全都放了下來。
其實這焚燒戶部帳目,既往不究的辦法是武忌建議給久歷皇帝的。
武忌記得前世的《三國演義》中便有這麼一段。曹操與袁紹官渡大戰,曹操勝利後在袁紹的軍營中發現了自己臣屬與袁紹在暗中來往的大量信件,牽涉極廣。但曹操並沒追究臣屬的罪過,而是當著大家的面把信件全部燒燬,以此表示自己對臣屬的寬宏大量,既住不咎,也使得臣屬們心悅誠服,眾皆歸心。
而久歷採納了武忌的建議,也是為了眾臣們能放下心中包袝,重新來過。同時對雷萬霆的處置也是對眾臣的警示,前車之鑑,切莫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