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禁軍押著一人,手上腳上全都戴著重鐐,從金殿外緩步行了進來。

殿上眾臣全都向那人看去,風毅皇子與金語堂看得清清楚楚,可不正是大戎王子卓格。

風毅皇子立時呆在當場,心中暗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金語堂慢慢闔上雙眼,心中暗自神傷:“看來是天欲亡我啊!”

金語堂知道,既然懋王言之鑿鑿,說朝中有人通敵叛國,雖未明言,但想來定是從卓格那得到了需要的口供和一應物證,否則決不會冒然在朝上發難。

卓格王子一步一步走至殿前,雙膝一軟,跪了下去。

懋王向卓格說道:“王子殿下,只要你指認出與你見面之人,本王絕不為難與你。”

卓格王子如今的處境,自然顧不得金語堂與風毅皇子了。

在金殿之上招認此次來韓國是代表父王,和太傅金語堂會面的,這一路居中聯絡之人為風毅大皇子。

風毅大皇子此時想要推諉也推不掉了,因為殿試時的幾位主考與督考全在金殿之上,這卓格化名卓古參武舉會試是有目共睹的,而這推薦人正是大皇子風毅。

要說風毅大皇子不知卓格的真實身份,那無論如何是無人相信的。

再說這卓格王子是從哪被抓獲的,元熙皇帝和懋王心知肚明,只是不便言明,所以才推說在街上由兵馬司的人擒得。

至於金語堂也無推脫的可能,他寫給大戎汗王的親筆信已由卓格身上搜出,鐵證如山,賴是賴不掉的。

群臣一直對元熙皇帝恢復上早朝的原因諸多猜疑,卻總麼也想不到是為了這樣一樁天大的公案。

這起通敵叛國案,必然要在韓國朝堂之上掀起滔天巨浪,這方方面面涉及到的人可是不少。既然是通敵叛國,那以金語堂為首的金氏一族,此次肯定要連根拔起。包括大皇子風毅以及那位金氏皇后,都要領罪受罰,也是必然的。

平日裡攀附於太傅金氏一族的朝臣們此時也人人自危,都恐怕自己會做為金氏一黨牽涉其中。

也有懋王一黨的大臣們心中暗喜,扳倒了金語堂一派,這朝中再無制衡的對手。那懋王的威望與勢力必然得到加強,跟著懋王以後自然是前途可期,一片光明。

最終,元熙皇帝下旨,金語堂押入刑部天牢。由懋王牽頭,聯合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待查實其全部罪行,依律定罪。

大皇子風毅,終身圈禁。皇后金氏,教子無方,打入冷宮,終身幽禁。

這風毅皇子圈禁是因為通敵叛國,可這金氏皇后,一句“教子無方”,竟也落得個終身幽禁的下場。想來這說法也就是個託詞,這金氏一族通敵也一定少不了金氏皇后的份。

至於大戎的王子卓格,先行押入天牢好生看管,日後與大戎交涉後再行處置。

這卓格畢竟是大戎王子,如今在韓國手中,就相當於捏了個大戎的短處在手中。自然要好好謀劃一番,如何來利用好這個籌碼,讓韓國獲得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