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白酒中的頂流,茅臺的誘惑是很大的。

接下來一週時間裡,兩人修了五十六塊表,平均下來每天修八塊。其中程亮日修理數量穩定在五塊,方江每天差不多是三塊。

有這樣的速度,不僅是因為兩人的修理速度都有所提高,也因為這批收回來的手錶,其中兩百多塊都是問題相對沒那麼複雜,程亮為了衝速度,自然會先修問題簡單的手錶。

而方江雖然是衝著學東西才跟他們合作,但也想掙錢,所有他會在保證每天修三塊手錶的基礎上,再抽出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學習。

兩人這麼勤勞,程蔓自然也不好意思偷懶,每天騎著腳踏車走街串巷去賣手錶。

嗯,隨著生意規模擴大,程蔓現在的銷售範圍已經不侷限於機關單位和家屬院,幾個大的國營廠她都會去。

她最近常去的是鋼廠的家屬區。

鋼廠是臨江數一數二的大廠,光正式職工就有好幾萬,家屬區可比機械廠大多了,裡面住的人也多,相應的客流量也不會小。

雖然這兩年下海經商的人很多,隔三差五有萬元戶上報紙,但國營廠正式工仍是頂頂體面的工作。

因此,在國營廠上班的人都比較愛面子,老一輩可能還好,節省了一輩子,到老也捨不得花用,年輕人則不然。

尤其是那些工作沒幾年,婚事沒著落的單身青年,很多都愛攀比,手錶腳踏車他們總要裝備上一樣。

但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都沒什麼錢,而手錶腳踏車都是大件,哪樣都得百來塊,他們想買,至少得省吃儉用半年,還不一定弄得到票。

所以二手手錶在鋼廠家屬區特別好賣,尤其是那些外表儲存得比較好的手錶,每次來不到半小時就能出光。

需要半小時還是因為通訊不便,程蔓每天來擺攤的時間也不那麼固定,要是能像幾十年後那樣透過網路購物,開售秒空不是問題。

當然,如果科技發展到了那程度,二手手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搶,這又是個悖論。

話說回來,到鋼廠賣了一段時間手錶後,程蔓就發現在這裡賣得最好的表,不是那些便宜的,而是售價高但外表儲存得比較好的。

這事很好理解,儲存好的手錶能當成新的顯擺,看著舊的手錶雖然便宜,但顯擺不成,對那些來買表的小年輕來說面上有光更重要。

沒得選也就算了,可程蔓去過一次鋼廠家屬區後,就在那附近紮了根,雖然時間不固定,但她每天都去,大家當然要選擇看起來更新的表。

發現這一點後回到家,程蔓就跟程亮說了這事,讓他修表的時候注意挑選一下,先修儲存較好的表。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程蔓在鋼廠家屬區賣的都是七十一塊的表。

於是八月份第一週,他們的毛收入高達三千九百二。

方江修了二十一塊表,需要結給他兩百一,剩下的零頭留在合作賬戶,整數兩人分賬,程蔓分得九百,程亮是兩千一,而共同賬戶剩餘一千七。

到第二週,他們手頭儲存較好且比較好修的手錶沒有那麼多,兩兄妹商量後決定先趕速度,所以這周程蔓賣的手錶售價五六十的比較多,七十的一天也就一兩塊。

不過她擺攤的地方沒變,雖然小年輕看中外表,但鋼廠住戶多,總有更圖實惠的,客戶群依然廣闊,只是賣貨速度要慢一些。

平時程蔓都是帶八塊表過來,七十的一般有一到兩塊,這一兩塊通常也是賣得最快的,經常她剛下車,牌子都沒擺出來就被鋼廠的小年輕預定了,錢直接往她手裡塞那種。

售價六十和六十五的賣得也還行,這兩個價位的手錶比七十的舊不了多少。然後就是售價四十和四十五的,這樣的便宜,也好出手。

五十和五十五檔位賣的速度最慢,因為它們外表比不上六七十的,實惠又不如四十和四十五的,每次都到最後才賣掉。

一般情況下,八塊表都能在兩小時內出掉。

但這天不知道怎麼回事,其他表都出得挺順利,最後一塊五十的,連著好幾個人都只看不買。

程蔓一般是吃完飯出門擺攤,到鋼廠八點左右,擺攤兩小時,十點之前能收工,讓她免於夏季太陽的暴曬。

但今天時間眼看要奔著十點半去,她手上最後一塊表還沒賣出去,而太陽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毒辣,站在樹蔭下都扛不住熱汗直流。

看著表,擦著汗,程蔓開始思考要不要收工回去,反正就一塊表,明天接著賣也一樣。

而且她的水已經喝光了,喉嚨幹得難受,再等下去,萬一手錶沒賣出去,喉嚨先啞掉,也太不值當了。

想到這裡,程蔓終於下定決心,彎腰拿起招牌和小馬紮準備離開。

只是她剛站起來,就有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走過來問:“閨女,你這是有手錶賣嗎?”

程蔓趕緊放下招牌和馬紮,笑著回答:“有,阿姨您想買手錶?”

“對,我孫子要上班了,我想給他買塊表,”老太太又問,“聽說你這裡的手錶比供銷社裡賣的便宜?”

“是要便宜些,”考慮到老太太是打算給要上班的兒子買手錶,程蔓提醒道,“不過我賣的手錶都是二手的,您買的話,要看能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