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青黛 第146節(第2/3頁)
章節報錯
那使者被人推著被迫朝外而去,一把攥住了大門,死命抵著不退,口中高聲喊道。
他不說還好,提到公主,只見宇文峙的眼肌微微抽了一下,面上籠著一層陰沉之色,遽然厲聲喝道:“帶下去!關起來!”
黎大祿便在近旁,沒料外甥突然有如此舉動,既意外,又吃驚。
使者被強行拖走,呼號之聲漸漸消失。他急忙上去道:“你這是何意?此為朝廷之命!當初也不知怎的,你父圖謀被朝廷知曉,你被囚在長安,他卻不顧你死活,受人蠱惑,趁聖人喪子之機,以為朝廷內虛,便貿然舉兵。原本照那些長安大臣的提議,你是要被拿去祭旗的。我向公主發誓,效忠朝廷,公主信我,二話不說,直接便將你放回來了!難道你也想叛出朝廷?”
劍南倚仗地勢之險,外來難攻,自古便是一塊適合稱王的地方。朝廷此次用兵,若非有黎大祿反戈相助,料也不至於能如此順利便擊敗準備多年的宇文守仁。宇文峙若真有如此打算,黎大祿也不會過於驚訝。畢竟,父子裂痕已生,心若狠一些,趁此機會,借朝廷之力弒父,再自己取而代之,彷彿也是說得通的。
然而轉念一想,黎大祿又覺不像。外甥被軟禁長達數月,回來後,黎大祿便覺他終日陰沉著面,性情愈發暴戾,不但對別人,對他自己也是一樣,逢戰全然不要命,多次竟未著盔甲,肉身衝鋒在前。如此打仗,雖能激勵士氣,令麾下士兵擁戴效忠,然而黎大祿總覺他有如此行為,不像是在刻意收攏人心,倒更像是渾然不在意他自己的性命和安危。
今日又見他如此行事,黎大祿怎不愈發驚疑。故如此發問。
宇文峙卻是一言不發,掉頭便去。
因他在戰中狠勇異常,又身份使然,加上母家厚澤,長安回來不久,便迅速得到了大批當地少壯將士的擁戴。外甥如此模樣,黎大祿一時摸不透他在想甚,也不敢貿然和他作對,正想著如何偷偷通知薛勉商議對策,不料堂外又衝進來一撥人,如法炮製,將他也押住,關了起來。
黎大祿被外甥囚禁,半步路也走不出去,他是焦心如焚,徒呼奈何,另一邊,西南平叛軍總管薛勉,很快也收到宇文峙按兵不動的訊息。
不但如此,他又被告知,宇文峙竟派遣重兵,封鎖松城。
這是邊陲重鎮,自古以來用兵之地,扼岷嶺,控江源,左鄰河隴,右達蕃都,松城被封,意味著軍隊直通西蕃中都的捷徑被攔。
以他多年從軍的資歷,倘若這還看不出宇文峙的意圖,那便真是白活了。顯然,宇文峙這是父子決裂,他借朝廷之兵奪權之後,翻臉便又走上了其父的老路,意圖自立為王,脫出朝廷轄制。
裴蕭元領兵深入高原,遭遇意外,和兩萬將士一道,如陷孤島,情勢已是危若累卵。這邊竟又生出如此變故。
他此番能得公主信任,獲如此機會,他自然一心效命。
不但如此,對宇文這種野心勃勃的叛臣之家,原本便不能完全信任。這一點,他一開始便有防備。此前,大局雖然定下,他也不敢立刻將主力撤遠,依然還在附近距離三兩天內的地方,寧可空吃糧餉,也要先觀察局勢,隨後再作決定。
如今出了這樣的事,他立刻召聚散各處軍隊,以最快速度集結,兵臨城下,決意拿下宇文峙,繼而強行打通松州之道。
不過三兩天,他便率先領著一支軍隊抵達。城門緊閉,城牆頭上,弓弩手嚴陣以待。
那宇文峙不管薛勉如何在城門下大罵他是瘋子,做事不可理喻,地獄無門強要闖,竟也始終沉得住氣,不予理睬,不曾露過半面。當天,薛勉試了幾次攻城,皆被箭陣逼回。
主力尚未到達,眼見天色漸暗,薛勉忍怒,只能等待次日,不期黃昏,長安趕到一位不速之客,竟是蘭泰。
他風塵僕僕,顯是日夜兼程行路所致,到來之後,也不說休息,立刻便告知薛勉,他是受公主差遣而來,要見宇文峙一面,叫他傳遞訊息。
薛勉十分驚訝。從長安到這裡,路途迢迢,又多險道。有時一天也只能走幾十里路。沒一兩個月,根本不可能抵達。而顯然,蘭泰此行,是為宇文峙而來。只是有幾分奇,公主是如何早早便知宇文峙會有如此失心瘋般的舉動,竟提早派人代她前來見面。
他知這位探花郎在朝中頗得公主信任,雖年紀輕輕,卻常受召參與小朝會的議事,並撰各種朝策和文書,且因畫的緣故,與公主的私交彷彿也是不錯。恰好,蘭泰此前和宇文峙又有過同在十六衛中擔任皇家衛官的經歷。派他來,確實是妥當的人選。
薛勉急忙派人到城下通報,特意點明,系公主所派。
果然,宇文峙這回沒再充耳不聞,很快便開出一道小城門。蘭泰坦然入內,在郡王府的大堂之中,見到了宇文峙的面。
宇文峙高坐在郡王位上,絲毫也無客套,徑直便問他來此何為。
蘭泰行禮,口稱郡王,開口,微笑道:“你如今此舉,莫非是因朝廷將你囚禁許久,又欲殺你祭旗,故而心中怨氣難平,意圖報復?”
第139章
宇文峙冷冷地道:“這便是公主將你千里送來我這裡要說的話?”
他的面龐泛著醺色,雙眼發紅,身上帶著濃重酒氣,顯是飲了不少的酒,帶著醉意來見他的。
蘭泰笑著擺了擺手:“許久未見,沒有想到,再見已是物是人非,你今為郡王,我為公主使。方才我是忽然想起從前大射禮的情景,一時有所感觸,你我之間一句笑談而已。公主怎可能和我說這話?”
宇文峙慢慢斜靠在了背後一隻細軟隱囊上,側目望來,發紅的眼裡依舊滿是冷漠:“公主打發你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