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蕭元望著少年背影,唇角微微動了一下。

只有初次從軍的少年人,方有如此初生牛犢般的無畏無懼,哪怕是已陷入如此一個艱難的境地。

這是乾德十八年的十一月初了,距離他離開長安北上,已過去了十個多月。

他如今所在的地方,名為大徹城。

這一片地,連同西面千里之外的光明城,早在漢時,便曾歸入朝廷轄制,教化餘風,至今未絕。后王朝頻繁變更,失去羈縻。至聖朝立業,百餘年間,亦是幾度得失,並未真正完全奪回控制。幾年前西蕃一戰過後,又基於各種考慮,朝廷也並未將這兩地強行收歸,是以至今仍屬西蕃之地。

裴蕭元是在一個多月前,依照計劃,領兵來到這裡的。

這一場戰事,分三個方向,幾乎是同時進行。

劍南方向,九月叛亂基本平息。宇文峙和黎大祿在當中起了關鍵作用,協助朝廷軍隊反殺。李延皇旗方張,便被迫退出劍南,繼而助力何利陀擴張。

何利陀憑藉高原得天獨厚的優勢,再次集全國之兵,號稱三十萬,加上劍南逃入的叛軍殘餘,在李延的指點下,全力北上,攻打河西,意圖奪取對這一帶的控制,扼聖朝西出之路——這也是李延許給何利陀的禮物。倘若事成,河西之西,從涼州起、甘州、肅州、瓜州,以及羈縻的全部西域小國,悉數贈予。

而這僅僅只是河西之南的壓力。在河西之北,阿史那阿狻兒也成功壓服其餘酋部,受共同擁戴,已領兵南下。據守這一帶的令狐恭受到南北夾擊,壓力極大。

而裴蕭元此前駐在原州一帶,抵擋西蕃軍隊另一個方向的進攻。經過多次拉鋸,他已穩穩築牢這道防線,隨後,與令狐恭商議,他定下了一個大膽的策略,決定領兵出關,涉險深入高原,奪取並控制大徹城。

大徹名為城,實際地方不大,一個四方城堡而已,但地理卻極重要,扼兩道山樑通道,是西蕃主力攻打河西的糧草運輸樞紐。控制此地,便可截斷西蕃糧草之道。沒有供應,西蕃大軍即便已抵達預定作戰位置,短時間內想發起全面進攻,也是痴心妄想,如此,便可緩解令狐恭在河西的壓力,只需暫時專心對付北面的阿史那便可。

便如此,兩個月前,裴蕭元率領兩萬人馬,從當年神虎軍曾浴血守衛過的北淵出關,一路排險,進入高原,憑他此前作戰的經驗,抵達此地。

大徹城如此重要,自是重兵防守,卻不期裴蕭元軍隊殺到。經過一番血戰,他如期奪下,斷了西蕃軍的糧草道。

按照接下來的計劃,待輜重、後續補給和另外一支人馬從原州出發抵達這裡之後,供應補足,留部分守住此地,他將領兵繼續北上,趕赴河西,與令狐恭匯合,從而決戰。不料,天算不如人算。

就在上月,十月的時令,此地天降大雪,暴雪肆虐了將近七天七夜,原州送補給的那條道路,據說發生雪崩,徹底阻塞,斷絕了人員抵達的通道。

而與此同時,在背後之人的指點下,何利陀為奪回大徹城,將原本計劃發往河西的五萬人馬也調來此地。圍城已將近一個月了。

不過,好在訊息也已及時送抵朝廷。

朝廷封宇文峙襲接王位,加封武平大將軍號,從劍南松州出兵,配合奔赴過去的賀都,即刻發兵,攻打西蕃中都。

中都正是西蕃此次北上用兵的指揮中樞之城,此舉目的,自是圍魏救趙,令西蕃軍顧此失彼。要護中都,便必須回撤兵力。

然而,裴蕭元在此守城已有將近一個月。

劍南那邊,不知何故,迄今為止,卻是遲遲沒有任何的動靜。

第138章

一具棺木橫臥在郡王府的大堂之中,內中躺著的,是原西平郡王宇文守仁的遺體。

兵敗後,他不願隨李延入西蕃避禍,更恨兒子與黎大祿倒戈,憤怒欲狂,當時一路西退,帶著還沒散的最後一批殘兵敗將,佔據有著劍南門戶之稱的松城,意欲在那裡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不料被當地人活捉,意欲獻給朝廷平叛大軍總管薛勉。宇文守仁不願受辱,遂自刎而死。薛勉聞訊,命人不許侮辱遺體,以棺槨收斂,隨即送回到了郡王府,還給宇文峙。

宇文峙額系孝帶,木然跪在棺木之前。棺頭前的一排冷燭火光跳躍,許久過去,他的背影卻仍一動不動。

他的悲慟和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然而軍情實在緊迫,多耽擱一時,大徹城的危險便多一分。

那奉命送棺回來,亦帶著朝廷命令的使者在外已等半天,眼見天黑了下來,卻還是沒有應答,終於按捺不住,入內小心地勸:“請郡王節哀順變。老郡王身後之名,朝廷那裡,等到平亂過後,照著郡王功勳,自會加以斟酌妥善安排,這一點,郡王不必顧慮。如今賀都已至松州一帶,就等郡王行動,一併發兵西蕃中都。只要松州出兵,再打著賀都的旗號,那何利陀忌憚後方不穩,有所顧忌,必會就近回兵,如此,則大徹城危機可緩,裴將軍也可順利脫困,北上與令狐總管匯合。”

他說完,又半晌,只見宇文峙的背影終於動了一下,緩緩轉面道:“來人,帶貴使下去,好好休息。”

他話音落下,堂外便奔入十來名甲衣衛兵,立刻將使者圍住,“請”他下去。

“郡王這是何意?”使者怎不知這是何意,未免大驚。

“劍南兵力本就有限,又剛經歷一番內亂,上下渴盼休養,朝廷之急,我記下了。待整休完畢,我自然發兵中都!”宇文峙雙眼血紅,冷冷道了一句,隨即拂了拂手。他那些如狼似虎的衛兵立便將使者架住帶出。

“郡王!西平郡王!這可是公主的命令!你敢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