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一陣心潮澎湃,最後猛地回過神,看向房玄齡,“玄齡,你可記得方才那幾名讀書人去了何處?這學說見解之深,分明有吾兒之風……朕想找到這幾人,冊封入朝!”

李二的激動,搞得房玄齡一怔,不過老方頓了頓卻道,

“這個……微臣也以為這思路十分了得,不過……陛下,這幾位士子已經離去,咱們……呃,微臣以為,咱們還是先定好此間計策啊。”

“嗯……”

李二的眼中頓時流露出一股失望,畢竟戰略人才這種東西自然都是越多越好。不過好歹這也不是安史之亂那種情況,急等著李泌來救命,相比之下更要緊的問題的確不是這幾個讀書人本身,而是他們談論到的東西。

“嗯……”

李二點點頭沉吟起來,片刻後,皺眉,抬頭,“要長保‘科技’之學優勢,我大唐如今廣建學院,當可算得緊扣要害。不過……”

“僅僅如此,只怕也未必足夠……捨本逐末當亡,但有本無末,只怕也是……”

話裡很明顯是要表達某種意思,但李二的聲音卻漸漸收了,沒再繼續多說。

他知道房玄齡魏徵這些都是最頂尖的讀書人,似這等要緊之事,這幫人是一定會明白的。

而接著,果然。

房玄齡,魏徵, 杜如晦,還有李靖幾人交換了一下眼神,都點了點頭。

其中魏徵更是深吸一口氣,說道,“陛下,這‘科學’一道深奧無比,威力無窮,光開學院招募無數學子又牽連重大,我等也不宜輕易定奪什麼,還需當心為上啊。”

李二的話裡的意思,魏徵自然是立刻就明白……根據經驗來說,昔年吳起、商鞅以法家之術治國,改封建為郡縣而使秦國國力暴增,勢頭大盛。

在春秋戰國時代的無數次政治實驗裡堪稱最成功的一次。但這一場看似無比宏大的成功卻在秦始皇本人死後,轉向了誰也沒想到的結果。全民戰爭,舉國人口一半非自然死亡。

這個事情最後被劉邦總結明白,秦始皇並沒有錯,他只是沒把事做周到。天下的確需要郡縣制,但分封制也不能廢完,麵包、馬戲和閱兵式,國之三維哪一樣都不能缺少。

而現在……

儘管廣建學院這個事看似和商鞅的那一套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廣建學院,這等同於將“知識”作為一種領土,對民間的知識分子進行分封。而分封……

分封這東西,在後世被不少學者當做是分權,但實際上結合時代背景,並非如此。因為周文王的分封制,乃是從夏商的部落鬆散聯盟制進化而來,實際上是和漢代的帝王一樣,反而是加強了集權!

而科舉制同樣,是君王用舉人和秀才的“學歷”,對實際掌握了“知識”的民間豪傑進行分封。

而這,正是妥妥的政治創新,和商鞅的偉業並無區別!

那麼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