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1章 我看未必如陛下所料啊!(第1/2頁)
章節報錯
並且話又說回來,相比自己那些不成器的同袍,自己的腦回路,在李孝恭自己看來,從來就並不比別人更聰明。
自己之所以能活到今天這個時間,爬到今天這個位置,是因為自己思考問題更現實。
而現實就是,一個帝國並不是完成了統一,就沒仗可打了,開疆也是仗啊。
所以天下任何人要謀生,其實都很簡單——去有需求的地方就行了。
生存這檔子事,說到底就這麼點東西。
因此李孝恭壓根不覺得自己權謀很厲害——當然了,雖然是有這種認知,不過李孝恭自己也並不是簡簡單單就得出了這種東西,也是狠狠經歷了一番才總結了出來,
但思路畢竟就是這麼個思路,因此雖然感覺皇帝的意思,應該是叫自己傳授李盛一些官場知識,幫助他日後好在各種明爭暗鬥的派系攻伐裡良好生存,但李孝恭結合自身經驗,直截了當的就當成是搞結盟的話術那一類了。
這,既然要聊這種東西,那自然是不可能繞過最近的新聞了。
也就是羅馬人,找大唐的年輕人悄悄聯盟的新聞!
話說結盟這種事,李孝恭也不算陌生,雖然乍一看上去好像大唐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專門去結盟的物件,也沒有值得讓大唐非得找誰結盟一起對付的物件。
但是,這是現在,是這個大唐最風華正茂——至少是迄今為止的“最風華正茂”的歷史階段的事情,僅此而已。
在這之前,大唐好歹也是剛剛打完隋末的亂世混戰。
一般來說,真正的王朝末期——不是那種臨時性的政權的末期,而是漢唐明清這種長壽的、成型的完全體帝國的末期,一般來說也並不會說,分分鐘就天下大亂——出現這種情況。
而往往是會亂象叢生,然後突然出現一個比較厲害的戰略家暫時性的將一切統御起來,這個人能力往往極為超群,比如什麼魏武之類的,亦或者戰國四公子這種。而具體到隋唐時期,
這個人,無疑就是隋文帝了。在這個傢伙倒臺之後,真正的毀滅性的內戰才會正式開打,原因無它,需要靠幻想來得到的新的制度創新,已經被完成了,但各方力量卻依舊處於混沌狀態。
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哪一方,對於各自的敵人都是真正的殺意已決,所有想要動手的人,都不再有任何顧忌。最終的結果,就是隋末的亂世混戰,直接死了一半人口。
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之中,而且不但只是置身於這種環境,而且還從中生還,甚至還獲得了名爵地位,當上了河間郡王,李孝恭的縱橫學造詣當然也不是一般的深刻。
於是,這件事在長安的時候,李二的思路就是羅馬派人,大唐也派人出去。
只要雙方的使臣都正常發揮作用,那麼效果當然就是抵消。
而大唐的訴求,也就是抵消結盟這檔子事而已,使臣使用任何手段達成這一點都沒問題,威脅都可以。
因為說到底,還是那一點關鍵之處,大唐並沒有意願要動用這些出去當海盜的年輕人。
當然了,羅馬也派使臣,大唐也派使臣,兩邊都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