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做的天衣無縫,簡直完美。

至於具體怎麼完美的。

說白了,一個帝國開國之後,後人都知道,這種時候一般功臣就要小心點了。

這些傢伙能熱血沸騰的跟著皇帝打天下,就有機率熱血沸騰的再打一遍天下。

話又說回來,沒有野心的男性,真的可以成為軍事精英嗎?

這是但凡認真翻過歷史書的人都不可能不思考的事情。

而這個時候,權謀水平就很重要了。

有些軍事精英,自己又擔心皇帝殺功臣,自己也把握不清楚皇帝到底有什麼想法, 於是往往鋌而走險。

這裡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初彭越那一夥——在後人的分析中,這幾個刁毛都屬於是,原本就是半路出家,是“入股”劉邦的事業,跟著混起來的。

本來就沒那麼忠誠,加上和劉邦之間疑神疑鬼,於是最終鋌而走險。

但這畢竟片面,因為張良也是半路入夥劉邦的隊伍,然而張良那麼高的威望,那麼正面的人設,怎麼看都很適合暗中搞事——最終張良卻是什麼都沒有參與,說退隱就退隱。

甚至在白登之圍當中,張良也沒有任何建議、動作出其府中,穩的簡直像塊石頭一樣。

這就是後世民間討論權謀時的一般認知,天花板就是張良。

但,在更許多更高階的討論場合之中,則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在漢朝開國之後,就直接跑到了邊疆地區去的那些人。

在後世有許多猜測,戰國時代結束於秦漢的崛起之後,墨家到底去哪了?一種猜測就是,墨家已經與秦漢兩朝達成了默契,開始變成班超、蘇武,類似這樣的存在,為開疆拓土服務。

這種說法看上去,讓人總是不由得感覺虛無縹緲了一些,但卻十分穩定的一直存在於史家的圈子裡。在李二看來,這些傢伙才是最權謀的,是真正的權謀天花板。

道理很簡單,無論皇帝是否有心殺功臣,其實功臣集團根本就不需要緊張什麼,直接去搞開疆活動就好了,因為皇帝就算真打算清理所有功臣,卻不可能眼看著邊疆空虛,無人守禦!

甚至也可以猜測,漢高祖當年“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長歌,正是在向自己麾下的那些軍事精英傳送暗示,告訴他們真正的自保之道。

這個思路的實踐者裡最成功的,無疑是後世明代的徐達和朱棣,這兩個傢伙明明沒有一天不狼子野心,但洪武太祖卻愣是拿這兩個傢伙沒辦法。

因為就算他們狼子野心,前元問題也不能沒人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