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章 晉身之階!(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算定了天下人不可能願意以家財下注,這還真不是李二瞎猜,這個道理簡直太簡單了,畢竟,什麼叫“家財”?
這還不就是一家人過日子需要花的錢。
而既然是用來過日子的錢,那人家幹嘛投入到一種明顯回報率不高的事情上?
雖然李二是不懂回報率這麼具體的概念,但李二最起碼知道“得到回報的機率”,最起碼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結果。
不過有關這個結果的奏報一到長安,李二很快還真就把握住了其中要領!
一般百姓不願意摻和這件事,是因為天下大部分人家,要麼是在工廠以做工為業,要麼以農耕為業,基本上而言,都是力氣活。
大部分百姓,也沒有條件去掌握類似聖女港潛艇工廠裡的那些工匠們手中的超卓技藝。當然了,這種情況,朝廷也不會視而不見,還是會給天下一應工匠、農戶提供晉身之階。
因為,最近這段時日,隨著海上這股巨舶上百條的海寇隕落分解,現在自己好容易是終於有了一陣清閒日子——呃,好歹可以說是相對而言清閒了不少!
而這樣相對清閒了不少下來的結果就是,自己,思念起了孩兒,畢竟這天各一方的,別說孩子的娘長孫想念了,就是自己也難頂啊。
於是呢,自己就,到長安的這個紫珍齋,將自家孩兒所著的各種書籍,都買了不少來閱讀。
這一番閱讀下來,當然也趁勢研究了一下這孩兒最新搞出來的“金融之術”只可惜,於是乎,李二就重新去了解了一下李盛在幾大書院中所傳授的“科學”之道。
這一瞭解,給李二一番琢磨,還很給李二悟出了點東西!
當然不是什麼新理論新技術之類的。
而是,李二突然意識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李盛這“科學”之術,似乎在某種意義上,屬於農耕!
確切的說,是廣義的農耕,而,什麼是廣義的農耕?
在神州古代,社會清明的時候,農耕一般指小自耕農,至於兼併時期,那就是各路可憐的佃戶了,而這些佃戶倒也不僅僅是以農耕為業,而是還有不少搞別的業務。
比如落草當匪寇,上山劫道之類的。
雖然官方的儒家口徑素來的痛斥這些犯罪分子,不過那是明面上,暗地裡,真正長腦子的皇帝,雖然肯定會雷霆手段打掉這些可憐農民組成的盜匪,但實際上關起門來開會的時候,還是會將這些人視作農民。
說一千道一萬,農民指的是底層人口,而因為,會討論這些農民屬於什麼成分的場景,往往都是和平時期,而和平時期,自然不存在戰亂。
不存在戰亂,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從他人手中掠奪東西——當然,除了士大夫經濟,只不過這開支屬於剛需,畢竟不搞這一套,那就遍地草頭王了,事情還更難看。簡而言之總結一下,總體來說,沒有真正可以算得上是以“掠奪他人”這事為經濟基礎的任何主體存在。
就算是士大夫,那也是要遵紀守法,還得替皇帝打工,以及最重要的,君要臣死系列。而就連皇帝本身,皇帝本身不對任何人負責,這本身就是莫大的責任,因為辯證法決定了,不對任何人負責的人才是必然被問責最多還沒得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