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3章 大唐可能直接亡國!(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約而同的,齊齊愣住了!
瞬間明白,李盛說的,其實是對的。
不,確切的說,這個事不是“對”與“不對”,而是類似於旅人在山林中趕路,而這林中迷霧漫步,山野廣袤深沉,眼前卻只剩下了一條遍佈荊棘的道路。
這種時候,走這條路或許是錯的,但別的路,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不是!
當然了,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別的路可以走,對於柴紹和駱賓王而言,其他的選項還真有,是真實存在。
這個選項當然就是放棄開疆海外,直接停止開海,停止對搞海貿的海商,以及圍繞海上的種種事業的一切軍事保護和基建服務。
包括西湖造船廠這種東西,那自然也要徹徹底底的消滅掉,全部用來造別的東西。今天它可以用來造先進的,用來乘風破浪的海船,那麼明天它自然也可以來造別的東西——反正,工廠就擺在這裡,造點什麼又不是造呢?
最好是連造纜繩的小工坊都改掉,去生產高檔馬車什麼的。至於有了蒸汽列車之後,神州為什麼還要高檔馬車?這其實不算是一個問題,畢竟蒸汽列車效率再高,也不如馬車乘坐舒適。
話又說回來,連造遠洋大船的主要廠房都全部改了,留下一部分造纜繩的小工坊,又有什麼意義呢?
毫無意義,首先沒有經濟意義,那麼,當然就不可能留下。其次除了經濟以外的,更崇高一點的意義,那就更是不復存在了。
畢竟說一千道一萬,開海的大業本身都已經結束了。
本來。
駱賓王和柴紹腦海裡的火花才剛剛出現,開始了對大唐目前現狀的反思,而這種反思。
可不是儒家的大儒們搞出來的那種反思,這是大唐的忠良們自發的,真正又意義的反思,來思考大唐未來的命運,思考大唐這個表象之下的,神州廣大人民的命運,但李盛這話一出。
柴紹,駱賓王,無論這兩人平日裡在軍中何等威望,在戰場上如何令敵人聞風喪膽,此時此刻都不由自主的渾身冒起冷汗來了。
是的。
正如李盛所說,但凡是人,就一定會需要點“意義”才能活得下去,否則就無法遮蔽兒戲人生,自我毀滅的本能。而這個意義,並不是一種虛構的東西。
其從自古以來就是真實存在的,這個意義。
就是前途,就是預期。
後世有經濟領域的大牛哲人說過,預期比金子還要寶貴。
而不必什麼“大牛”來指點江山,就是一般人參考一下自身的生活經驗,也不難明白,人活著的確不需要那麼多“擁有”,但人活著卻必須得有點“想頭”,這一點,無論男女,無論貧富,全都一樣。
而大唐作為一個帝國,和個人也是一樣的,如果開海真的黃了。
被李盛提醒著想到這一點的柴紹和駱賓王,腦海裡就不約而同的出現了一副十分恐怖的圖景,這事簡直不是一般的變態,因為真到那時候,大唐可能直接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