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盛的功績就是大過了天,天下無人能及,他的偉業覆蓋了天下人最大的恐懼,滿足了天下人最大的願望,終結了大清早的街上突然就多出幾具屍體,而沒有任何人覺得奇怪的這種亂世。

那麼事情也簡單,反正無論自己怎麼指定繼承人,李盛只要奪權就可以了,根本不會有合法性問題,畢竟功績確實到位。

但現在這種不上不下的階段。

當然了,第二種情況是有可能、有機率發生的。

那就是李盛直接帶甲十萬,直接一波殺出去把整個羅馬帝國給做掉了。

如果做到這種,那麼自己要更改皇儲為李盛是完全可以的,這樣的功績那就是無論任何武人或者文人想要反對,都不可能。想要寄生在李承乾幕下謀富貴的武人不敢在這樣李盛面前造次,而想要賣弄學識文辭的文人,也不可能在那樣巨大的論據面前玩出任何花來,百姓根本就不會買賬。

但這種事畢竟還是遙遠了些,李盛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就去把羅馬人擺平了呢?畢竟不管怎麼說,人家羅馬大小也是個帝國不是。

這話又再說回來,羅馬人現在可是正在美洲攻城略地急速擴張,也就是說,這傢伙不但是個強敵,而且還是大唐迄今為止經歷過的強敵中最強的那一部分。

如這等對手,就算是李盛又怎麼可能。

李二哪怕作為皇帝再怎麼需要深謀遠慮考慮周全,也不可能去想這種可能性……這麼美好的可能性簡直就跟兒戲沒啥區別啊。

而。

在這種考量之中,李二最終自然還是對自己搖頭。

既然不可能期望李盛突然幹掉羅馬人,那麼李盛的繼承問題就需要萬分小心了。

不能順利送李盛登上皇位,這是天下百姓的損失。

但如果這個過程中出點什麼問題,那自己可是要直接損失一個親兒子——這是正常人會做的選項嗎?

的確是社會契約要求,皇帝要心繫百姓,但話又說回來,連自己真正看好的孩兒的性命都能不當回事不妥善安排的皇帝,頂著這種皇帝,百姓心中就會有……疑懼。

“疑懼”是對於朝廷來說最可怕的一種情緒,因為人在疑懼的情緒當中就有可能做出任何決定,無論這些決定對於他們的命運來說是否糟糕,但事實就是真有這種可能性存在。

到時候就真的天下大亂,自己最少最少也要失去一個兒子。而與其這樣,那還不如讓李盛的名望儘可能的冷卻,和淡出。

只要類似的名望淡出百姓視線,再過個幾年用來遺忘,則到時候許多事情其實並不需要特意做什麼,就能自然解決了。

而這個算盤。

其實也是相當驚險的,對於李二這個謀劃者,這個操盤手而言。

畢竟你想讓李盛的名望冷卻,人家,人家付出努力賺到的名望,憑什麼就要就此冷卻?畢竟要知道,後世的哲人說過,名望也是脫離平凡深淵的途徑之一,臭名比好名聲更有效更快捷。

而李盛的好名望,那含金量當然是比同等傳播度的臭名望更高了。既然是如此珍貴的東西,你作為皇帝,想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