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各種各樣的成本。

李二這都中老年人了,又是大唐的天策上將,當年十二歲就跟著李淵出門南征北討,用道上的黑化說就是“初中就出來混社會”了,這些柴米油鹽的賬目他自然不會忽略,更不可能一廂情願的認為這些東西是可以省略的。

但李二想不通的就在於這二十條大鐵船,如果這些鐵船隊伍,能換成比如五條大鐵船,三十條木船,這個成本就要好看許多了!

李二會有這樣的不爽,並不是沒有原因,因為造船這種事,尤其是大鐵船。

即便在現代,神州下餃子那也就一年幾條主力艦。

這還是個前前前工業社會,這成本,這產能,而且眾所周知,後世無論是廠商做手機,還是國家搞艦船飛機,高科技的旗艦產品都會擴大產品線來增加產能以攤薄成本,從手機晶片到戰鬥機,莫不如此。

但眼下這天下,除了李二,除了大唐朝廷,天下別無第二路人馬對鋼鐵船有需求,成本之恐怖簡直可想而知。

總。

這東西戰力高是真的高,貴也是真的貴!

不過根據李二對美洲的瞭解,那地方都是些不屈白銀水平的勢力,甚至,考慮到李盛真的說過那地方連車輪子都沒有,這就意味著這美洲可能連不屈白銀的段位都沒,都是最強黃銅,

那還開這許多黑鐵戰船過去幹嘛?豈不是屠龍刀殺雞麼。

李二不解的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將黑鐵戰船的數量削減到五條,改成五條鐵甲船,三十條大型木船的想法!

在李二看來,不管怎麼說這才是合理的配置吧。

這也不是李二當皇帝當久了瞎任性,而是真的有這樣的理由。

即便是在陸地上,自己帶兵出去打仗,一般也都是少量精銳,以基本編制為主力,再配合一部分較弱的新練軍隊為輔,但總之不會全部帶頂配精銳。

之所以這麼做,一來當然就是因為精銳的成本太高了——無論裝備還是培養都太昂貴了,其二就是,壓根沒必要,因為大量的軍事任務實際上並不需要特別厲害的禁軍,正如同大量的工業生產,其實也不需要科學一道的大家,只要手藝過關合格的普通工匠就完全足夠了。

這個場景顯然也是一樣的。

就必須要二十條大鐵船?

李二這麼一問。

下面這群大臣表情都不由一怔,這還真是問到點上了,雖然去尋找美洲的事是個必須確保成功的大事,但是算來算去,好像也並無必要非得上頂配的船隻,五條鐵船這的確已經夠意思了。

哪怕說這個時候突然出動海軍去討伐一波羅馬人,五條鐵船,反正再多的鐵船也不可能爬到岸上去變成蒸汽車,直接將羅馬佔領,那五條鐵船也就夠意思了。

當然,非要闖過海峽去地中海區域劫掠羅馬內部轉運糧食的“船路”,那多用點大鐵船也合理,不過那樣乾的話,地中海,那一圈就不知有羅馬人多少火炮了,到時候中個埋伏什麼的可就是全軍覆沒。不過,除了這種基本不可能真的實行的軍事任務,類似這樣的極端情況之外,五條大鐵船就可以說是很高配了。

這一下要上二十條,怎麼想都讓人不禁覺得這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