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切都計劃的好好的,可最後的結果偏偏就是什麼也沒發生!

不是禁軍沒有逮到海寇,而是這幫海寇壓根都不露頭了!

在這整個長達二十天的時間週期裡,李二先是以強大的心理素質保持了按兵不動——繼續等待。

畢竟戰陣之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洞燭機先的素養是統帥所必須,但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破壞自己的節奏那更是大忌。

但李二就是這樣憑著強大心理素質,又雙等待了十天之後,海寇依舊沒有動靜!

就彷彿大唐這片海面上本就如此風平浪靜,根本沒有什麼海寇的事情生出。

這麼詭異的情況直接搞的李二人都麻了。

雖說交戰沒有開始,沒有人員折損,這看起來應該是好事。

但看起來是好事的事,不一定真是好事。

如果海寇如預料的一般動手,大唐給這幫刁毛暴打一通,其實是有好處和收益的——為這些刁毛注入恐懼,海商就會有信心,百姓就會有安全感。

如此一來,搞不好以海貿經略美洲的計劃就直接原地復活了。

結果.

什麼都沒發生,大唐的這場謀劃自然也就等於是落空了。

並且除了謀劃落空之外,還有一大問題就是,

也是最現實的問題。

打仗,是要花錢的。

花茫茫多的錢!

這錢要是順利花出去了也就算了,大唐達到了戰略目的,這錢就是一筆投資,並且是前景無比明確的投資——回報,將會以南北美洲兩份等同於神州規模的龐大耕地儲備的形式出現。

但問題就是,目的沒有達成,這錢還是已經花出去了。

換句話說,只要是投資,就是總是會有血賺和聽響兩種情況隨時可能出現。

而且,肯定不是小錢。

戰爭之中花錢都不是小錢,而一般來說,主要有兩種花法。

一種是激烈的大血戰,人員折損極為恐怖,屍山血海——這種時候,往往甚至只有最冷靜勇敢的統帥還能保持理智計算花錢的問題。

而另一種嘛,就是李盛的時空中大宋的劇本,連個毛的勝仗都沒打過,甚至根本連仗都基本沒打過,結果花錢花的茫茫多。

而這鉅額的國防開支除了給歲幣搞和解之外,另外一條去除自然就是傳說中的“冗兵”了。

大宋的冗兵除了硬著頭皮解決就業問題之外,還有一個重大的作用就是充實邊塞。

大宋也沒有那麼不堪,許多操作也是有基本的邏輯的,只不過,這就說來話長了。但無論如何,大宋在邊患問題上什麼勝仗都沒打,就花了天文數字的錢,這一點無可辯駁。

而現在李二面臨的情況。

不對,面臨的事實上的結果就是這樣,這一次的軍事行動。

因為是發狠要暴打一波海寇以儆效尤,軍事準備自然是相當周密——大唐的禁軍這一次直接被武裝到了牙齒,甚至從裝備配置上來說,比起當年徵高句麗之時還要豪華!

甚至算上徵募的這些常年在海上以殺賊建功為業的兇狠水手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