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9章 高句麗!(第2/2頁)
章節報錯
並且遼州雖然其地苦寒,但,因為地域上靠海,因此反而並不是一直寒冷,夏季還是很熱的——而這也就意味著,遼州雖然也是苦寒之地,但其實還是四季分明。
和西北那種動輒可耕地面積連續一兩個世紀穩定降低的恐怖之地還是沒法比。
但無論如何,面積還是太小,動員力再強基本盤再強。
然而只要規模上不去,那就沒用。
文治之力,說到底就是為了能夠動員更多的人,沒有文治能力,無論統帥再怎麼英秀出色,依舊凝聚不了人心——自然也就成不得大事。
高句麗無法讓更多的人認可,最終的失敗說到底就敗在這上面。
不過,
羅馬人的文治水平,說來肯定是不如神州這邊。
當羅馬人還在用山洞人這種笨拙的哲學比喻的時候,神州早就已經誕生了道德經這種最最頂尖的思想鉅著。
何況羅馬人也都是些流氓過來的,這幫刁毛能不能看懂柏拉圖那一套完全是不好說的事情。
但問題就在於羅馬人跟神州,是不同文不同種!
當然,也沒誇張到有生殖隔離這種程度,但總得來說就是兩邊完全沒有什麼過往緣分,基本就是純純的陌生人。
這就意味著神州很難透過塑造什麼認同來分化瓦解羅馬人的戰鬥力!
畢竟大家都是從來就不認識,怎麼塑造認同?
而塑造不了認同那自然就沒得談了,沒辦法跟一部分羅馬人談,那麼大唐就得和一個整體的、團結的羅馬戰鬥!
這就跟高句麗了,突厥了,之類的遊牧部落不一樣。
神州漢人雖然自古跟胡人打了不少架,但總得來說還沒像跟羅馬人那樣互相認為對方是外星人、蜥蜴人的地步。
搞搞聯姻活動,幫鮮卑人找廠上班,
這類措施就能夠實行,徹底瓦解掉高句麗死而復生的可能性!甚至同時,在與羅馬人作戰的時候,幫羅馬人找廠上班,安排溫暖的地方定居這些畫餅行為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很明顯羅馬人是不會吃這套的,因為羅馬也有工廠,
並且羅馬人現在也有英主在位,想透過聯姻收買羅馬內部的精英豪傑去背刺人家祖國,也同樣不現實。
高句麗有分化瓦解大唐的可能性,因為高句麗的高層也懂漢人——最起碼是懂一些,而相應的漢人就更懂這幫胡人了。
最終的結果之所以是漢人的世界勝出,正是因為漢人懂胡人,勝過了胡人懂漢人。
當然了,這是在沒有李盛的世界裡發生的事情,李盛來的這一世則是直接暴力幹碎,但總的邏輯是這樣的。
而對付羅馬完全沒有這種可能性,兩邊就是水和油的關係。
也就是說。
大唐要解決羅馬人弄出的海寇問題,目前肉眼可見的,就只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將禁軍主力直接全部開到美洲,碾碎羅馬人在美洲的存在!
然而,這個想法李二卻是難以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