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陀螺儀屬實是件難搞之物,李盛也是耗費了不知多少心血。

不過還是那句話。

幸運就幸運在大唐現在也有了不少成長。

以李盛來看,什麼李二了,魏徵了,這些都是超級大佬,他們是談不上成長的,水平永遠都那麼高,能力永遠都那麼厲害。

不過大唐的基層是真的成長了不少,這陀螺儀也能打製出來了——沒錯,依舊是首飾匠人發威,不過若是換做以前,大唐的首飾匠人水平再了得,也不可能做的出這種東西。

當然了,完全弄不出來那可定能是扯淡,漢代的地動儀,還有天文儀器也都是匠人打製出來的。

但陀螺儀還要求精度,不只是形狀要有那麼回事,還得每個部分都分毫不差,這個就比較困難了。

李盛這次也是索性一次找匠人們打造了一大批陀螺儀,除了千叮萬囑要確保加工精度以外,總數還足足有上百個——然後從這一百個看似都一模一樣,實際上放到現代pdd上能因為誤差被差評到爆的陀螺儀中,千挑萬選,最終才弄了兩個合用的出來。

當然了,這畢竟還是大唐。

連蒸汽朋克社會都沒建成呢,要說像後世的客機一樣自動校正飛行姿勢保持乘客全程感覺不到運動,那就是扯淡加做夢,說白了還是要手動調整。

不過.

這畢竟是飛空艇上使用的陀螺儀,因此要求其實也沒那麼變態,畢竟這玩意並沒有一對需要切割空氣的翅膀。

不過有了陀螺儀,困擾李盛的一個大問題就解決了。

這玩意第一個功效,也是最直接的功效,當然是平整飛空艇的姿態,讓乘客感到安穩。

但第二個功效,則就是,也是控制姿態,但卻不是為了乘坐安穩,而是升降!

別說是真機上手了,現代人但凡是在遊戲裡,比如gta這樣的作品裡開過幾次直升機的,都知道這東西“懸停”好像是家常便飯,對準升降場起降豈不應該也很容易?但實際上根本就不容易,難的一逼。

遊戲裡的直升機,尚且經常在升降時磕磕碰碰,可想而知真實的機器了。

飛空艇雖說不是直升機,但熱空氣的浮力相比直升機的螺旋槳動力,實際上還要更不穩定,垂直升降更難,姿態控制那當然也更不容易了。

換句話說。

液壓控制也好,陀螺儀也好,亦或者是燃燒裝置的油門也好,說來說去,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搞了這套東西,飛空艇的艇身才能穩定,而只有飛空艇艇身穩定了,尺寸才能做的更大。

尺寸大了才可以載客,有商業價值。

不過這玩意真要扣技術扣下去那顯然沒有止境了,李盛雖然沒有特意瞭解過這方面的世界紀錄,但猜也能猜到人類造過的最大的飛空艇尺寸絕對很誇張。

而李盛當然是不可能造那種東西,並且話又說回來,李盛要的目標也並沒有很高,因為這個負載能力,是飛空艇的負載能力,而乘坐飛空艇的體驗在大唐。

不管怎麼看,還是一種高度稀缺,高度限量的體驗。

換句話說,既然是玩限量,那負載大一點小一點其實也沒啥區別了,主要還是這逼格,這逼格自然也就消耗了李盛大量的時間精力,但最終好歹終於還算是完成了。

整個研發過程,消耗了大量時間自然不提。

李盛倒是自顧自的一直專心搞研發了,但遠在長安的李二,魏徵房杜這幫人就難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