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螺旋槳!(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讓李盛慶幸的是還好自己是個理工男,關鍵學業還搞得不錯,雖然沒有那麼拔尖乃至出名,但基本的課業都是掌握了的,而老式的螺旋槳引擎結構對於李盛來說實際上也沒那麼複雜。
當然了,引擎不復雜,不代表整個工程不復雜,正如後世的手機上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牛逼的黑科技,大多數部分還是平常水平的技術,但怎麼把這些平常的技術變成漂亮流暢的手機就考驗功夫了。
而這飛空艇也是一樣,爐子能解決,螺旋槳引擎也能解決,但這些東西加起來之後。
就可想而知,這飛空艇的“籃子”,也就是裝載空間定然是要被佔用的厲害了,而且關鍵在於這種佔用還不是集中的一部分,就像手機裡的電池一樣,剩下的部分怎麼安排都行,而是分散式的佔用。
畢竟爐子和火焰都必須均勻分佈!
而飛空艇要能夠準確的往預定的方向飛行也毫無疑問需要用到不止一個螺旋槳——只有一個螺旋槳,那最多能確保飛空艇的快速行進,可確保不了轉向的問題。
這麼一來,飛空艇的“籃子”裡的空間自然就可想而知,變得非常不適合載客了——
不過。
這種時候,自然就還是回到了最初的起點,一切的考驗對於真正的專業人士都不是問題!
對於李盛來說,爐子和螺旋槳的火力和風力要在飛空艇上保持均衡,並不需要那麼平整的遍佈各處,因為建造飛空艇的計劃是要載客,那當然就要做成長條形——既然是要做成長條形,那麼這爐子和螺旋槳當然就不需要弄的到處都是,只要首尾兩端各有一邊就足夠了。
首尾兩端各有一套爐子和螺旋槳,然後再輔以一定的機械控制裝置,中間的空間自然也就作為整塊空間騰了出來,當然了,這畢竟是古代,條件首先就極為有限,即便李盛拿出洪荒之力來搞設計,中間的空間也必然是堪稱擁擠的。
這部分,對於李盛來說倒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就如蘋果六代和七代的天線最終被做成了關鍵性裝飾一樣,只要按照一定規則去做,李盛完全可以清晰的遇見到,這個短板未來不但不會成為一個問題,甚至同時還會成為飛空艇旅行的關鍵性標誌,甚至成為類似蘋果那樣的“奢侈點”!
意思就是,雖然這飛空艇有缺陷,但這玩意本身卻是高新技術的結晶,同時內部的內飾和服務性質的東西只要安排到位,足夠豪華足夠好,那麼這種擁擠,嘿嘿,不但不會成為短板,還更能成為飛空艇乘客們日後向他人吹噓炫耀搞凡爾賽文學的素材!
到了這一步,那才真正叫商業成功!
不過這麼美好的計劃,首先李盛還是需要將更高效好用的爐子,以及螺旋槳引擎搞出來,
有這兩大核心,飛空艇才談得上可用。
而除了這兩部分,有了螺旋槳引擎,那是不是還得有控制系統?
這控制系統怎麼做,很明顯也是個難題——要能穩定準確的飛行和轉向,那勢必是要兩頭的螺旋槳同時控制,而且因為產生熱空氣的爐子要控制升降,升降的時候,總不能一頭高一頭低,這明顯也需要同步控制,就很難搞。
不過幸而,李盛知道一個叫做“液壓”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