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跟皇帝說了,紡織業日後可以轉移出去,到時候百姓也好商人也罷,完全可以去搞更高效的機器——搞機器賺紡織廠東的錢,豈不比織布本身來錢快多了。

當然了,紡織廠也用不上那麼多機器,但這也是一時。

天下百姓需要的布匹越來越多,想要的布匹越來越好,這個時候舊的紡織廠東當然就不能滿足需求了——那怎麼才能滿足需求?當然是用更厲害的手段紡織更好更多的布匹了,

而這個“更厲害的手段”具體來說,當然就是更好的機器。

這缺口不就來了?再說了。

天下人又不是廟裡的菩薩只要穿金戴銀就萬事大吉了,衣食住行四大需求,這不過佔據其一而已。

剩下的部分,難道就不可以造機器滿足需求了。

總之。

核心就在於,造機器,比造貨物本身賺的更多。

而造機器的人多了,不但不會讓貨物產出更少,反而會更多更好——同時要產出更多更好的貨物,實際上不能無腦投入人力搞大力出奇跡,反而是要將一部分人解放出來進行對機器的生產,這才是進步之道,而這一切需要較強的執行力。

較強的執行力呢,李二是有的,是沒有任何毛病的。

但除了執行力,還需要有一定執行能力,這個,李二就比較犯嘀咕了。

話又說回來,實際上李二也很委屈,也很糾結和掙扎。

畢竟這麼宏大的事業,換誰誰不嘀咕呢?

雖然總覺得有些難以啟齒,不過在打發李盛離開皇宮之前,李二還是勉為其難的開口了。

皇兒,不對,聖王啊,你年紀輕輕就為我大唐立下無數功勞,朕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賞賜你啊。

不過雖然也沒想好,但反正日後也是要重賞的,那你乾脆送佛送到西,再幫朕辦個事吧,這造機器的事。

雖然大唐目前是有不少學院,裡邊計程車子都在學習聖王的“科學”之道,但要說真刀真槍的造機器,這多少還是有些難處,畢竟不管怎麼說,大多數人也都不是啥天才,現在能單獨抗專案搞機器的,也就一個靈州學院最強,城西學院次之,然後是杭州學院,就這麼幾個,就沒了,而大唐可是還有幾十座學院,日後還要更多。

既然都是聖王你乾的好事,那這“設計”機器具體是個什麼套路,也麻煩聖王總結一番,最好再搞個案例分析,給大唐計程車子們演示演示,如此方見全功,以成就聖王之德啊!,

總之就是一通高帽子瘋狂暴扣之後,李盛就只能苦笑了——

這下算是確定了,皇帝是妥妥的對自己沒有啥敵意。

利用價值都還沒壓榨乾淨,哪來什麼敵意?

於是就有了李盛頂著炎熱無比的氣候苦逼的搞設計的這一幕。

這個時節的瓊州島,那簡直是酷熱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幾乎每一秒,李盛都感覺自己好似腦袋被剛剛死掉的老鼠皮裹住了一樣又悶熱又油膩,空氣都跟膠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