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4章 解毒(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算真有什麼毒酒的事,李盛也壓根不怕,自己這體質早就無敵了,搞不好能活幾百歲的那種。
這讓李盛看著武媚娘,不由有點玩味的感嘆。
女性在混日子的時候都是天生精英,只要是眼前的東西都能玩的遊刃有餘,但如果稍微有一點點陌生的情況,那就是全靠想象瞭解情況,比如這,
朋友被叫進宮中,第一反應就是一碗毒酒.
這麼一想,李盛不由輕嘆一聲,“要解毒的湯藥的幹嘛?我又沒中毒。”
“啊?哦。”
武媚娘一聽李盛沒上毒酒,頓時整個人都輕鬆多了,不過緊接著就見李盛滿臉哀愁的道,“不過我調戲宮女被皇帝發現,給我搞了個宮刑,從今往後,我怕是不行了。”
武媚娘臉色唰的一片慘白。
雖然這地方叫怡青院,天然是個充滿異樣氣息的地方,但此刻的武媚娘只覺得腦仁疼,腦袋瓜子供血不足。
“算了,我已經節哀了,咱們就在這吃個飯,然後早點回瓊州島去吧。”
李盛大手一揮,叫來酒樓夥計開始點餐——這個怡青院雖然名稱曖昧。
這也算是大唐如今的社會趨勢,自從規模化的真正的工廠工業誕生,農業大幅進步,而必然伴隨著這兩者而發生的情況,當然就是人口的流動——和風氣、思想的開放了。
實際上,
雖然李盛總覺得老李這貨路子挺牛逼,沒準這大唐的皇帝李二搞的“改革風氣詔書”,就跟當時自己跟他吹的牛逼有關——如果是這樣。
那以後面子可就大了,李盛尋思這這怎麼也得混個盧梭大神級別的咖位吧?,
不過雖然如此,但那詔書實際上與其說是改變風氣,不如說是用來團結上下凝聚共識的——因為風氣本來就是註定要發生變化的,朝廷提前一步自己搞了,群眾才會有獲得感,有利團結。
因為這樣的風氣越發開放,除了價值觀人生觀,這類老生常談的無聊東西在變化,“風氣”這個東西最外層的部分,即“習氣”自然也會變化,
具體來說,就是如今的酒樓會堂而皇之的使用這種一看就不咋正經,但卻讓人忍不住側目流連的名字。
不過,一通點餐之後,很快酒菜都上來了。
接著李盛倒是吃的興致盎然了——這畢竟是古代,不是現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是說說而已的。在現代,隨便去個什麼地方都能找到各種型別的美食,無論是披薩還是把子肉羊肉串亦或者燒鵝螺螄粉,基本都不難。
而古代不是這樣,在古代食物儲存更難,尤其在長途運輸之中要保鮮就更難了——不然,那首詩也不能作為文字卻達成了世界名畫成就。
而因為保險不容易,各地的食材自然也有所不同,相應的烹調手藝之類那當然就更是沒的說了,相互都有所不同。
即便是李盛如今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