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大唐海貿(第2/2頁)
章節報錯
要是大唐在海貿這事上,未來成了哪一國崛起路上的絆腳石……或者說野怪,那可就真日了狗了。
當然!
李盛雖然不放心於禁軍對航海玩的不夠明白,但對大唐的禁軍作為軍隊的原始素質那還是信得過的,因而也就是有些不安的心情之下。
前幾日除了在小樓裡深宅,李盛也就順帶找了幾個禁軍士兵來訓練了一番,口授了一通海軍操典,尤其是李盛印象深刻的光襪子踩甲板的部分……
總之雖然做的很粗糙,但李盛自覺好歹也盡了一份心意,等過後有朝一日需要的時候,應該能用得上。
不過……
這問題也來了,為什麼李盛隨便找了幾個禁軍來口授機宜,而是不是將這些機宜寫下來呢?很簡單……
當然,就是因為這樣做比較省事……而眾所周知,省事就意味著效率高。
人怎麼能不追求效率呢?因此李盛很快也就放這幾名禁軍走路了。
而這之後。
李盛也就不管了,畢竟不管咋說,大唐目前的軍事實力和軍事勢力都已經很強。
這種時候要說大唐海軍岌岌可危,自己不趕緊做點什麼,大唐的海外開拓大業就要亡了,那肯定也不客觀。
要說緊迫,也一定不至於緊迫。
再說了……自己口授這些海軍操典給這幾個禁軍兵卒,也並非是隨性之舉,而是讓他們去轉述給柴紹了——之所以沒有弄一本冊子或者親自找柴紹面授機宜,主要也是因為有幾個兵卒也懂海軍,柴紹佈置訓練會比較方便。
相比這些……
李盛曬了一陣冬日含有的陽光也是神清氣爽,正要繼續去做自己的事情搞搞船舶設計,就聽到身後傳來一陣幽幽的聲音……“大王怎麼起來了?妾身幫大王更衣……”
……
卻說大唐武德豐沛而且武功赫赫,漠北不知多少人口被押送轉運而出,紛紛南下。
這在過去的時代看來,就是真正的與神蹟無異……
這一點,是即便在最不服大唐的異族蠻人看來,也感到惶恐懼服的。
而這麼大的勢力在眼前,正常來說人人服膺,但也有部分鮮卑人……或者是在草原遊牧,居無定所,心態比較野,或者是的確對吐谷渾忠誠無比,打算死個節的吐谷渾忠臣義士……
總之,還是有不少人,對大唐轉運如此多人口,動用無數大船出來轉運的盛況並不感冒……
比如類似伏允這樣的舊吐谷渾宗室,部族貴人等等……
而除了伏允當然也還有別的鮮卑人不服大唐,古人曾總結胡虜強獷,歷古為患,這個特點不是開玩笑的,動輒搞事根本不講什麼道理。
此番大唐轉運鮮卑戰俘到南方溫暖之地安置,就有不少鮮卑人暗中串聯勾結起來。
起初……這樣以“同鄉”為單位的悄然串聯,也只是出於來到陌生之地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多少受了些委屈,需要抱團取暖,本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