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李盛的種種謀劃和計策,都是從金融和政策補貼上,吸引商賈們多搞出口——

但後來卻發現還是有實力雄強不怕海匪的大商,依舊我行我素,利用交易量減少、供應困難導致的漲價,繼續販運海外奇貨牟利。

這種情況下,李盛才最終果斷的上呈了直接動武解決的計策。

問題出現,能文著來解決當然是文著來最好,可既然是大魚搞大問題,那當然要換個思路……

不過這些策略,都是約束和引導自家的商賈們,不管怎麼說,那也都是大唐的商賈,而大唐是所有商賈的管控方。

而現在,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大唐,並不是天下萬邦共主。

要想讓一部分商賈多佔地盤,而另一部分少佔,這事情卻就有些難度……

李盛只得搖了搖頭,表示思路不對。

駱賓王見自己說完李盛就陷入沉思,還有一瞬間的得意,不過緊接著一看李盛搖了搖頭,也只得低頭不語了,果然……

自己區區駱賓王能想到的事情,李盛怎麼可能想不到呢……

但被駱賓王這麼一說,李盛的思路還真是清晰了一些。

片刻之後……

“果不其然……還是需要……”

李盛的嘴角,悄然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弧線……

這件事難辦之處,說到底在於掣肘而不是問題本身不好辦。

問題本身,其實很簡單,直接開放大唐武庫,給海商們輸送大唐打造的強力兵器即可——

當然不是白送,是允許私人採購。但即便這樣,這些海商們……

面臨海貿和工業的巨大利潤,尤其是魔法般的神藥“化肥”更是能讓農田增產,目前在東南岈的許多地方,在中亞的許多地方,甚至是在更北方的遼闊凍上的某些部落都已經賣出了非理性的高價——

不少小邦酋首和部落頭人直接把“化肥”當做了某種神蹟來頂禮膜拜……

那價格簡直是可想而知,海商的收益更是可想而知。

如今商賈們的有錢程度,是一定置辦的起兵器的,這一點還真是毋庸置疑。

但問題也來了,有了兵器之後……這些商賈還能對大唐忠心耿耿,不言背叛?

這事可就難說了!

南北朝政權更迭114514次,而他們的人員成分可是一直保留了下來,大唐今日的和平可都是硬打出來的。

並且還有一點,普通的商賈們拿到了大唐禁軍的兵器,出現這種事,外邦會怎麼看?

當然,國家大事,他者的眼光是最最不重要的事情。

但這有一個前提,大唐沒有因為他者的眼光而受益——以遊戲為例來說,就是一個打野一開始就打算埋頭刷錢不幹事,那的確不需要管敵方的偵查(即他者的眼光),反正無論有沒有偵查自己就玩自己的就好了。

但如果這個打野是要伏擊抓人的,那麼就得避開對方的偵查——而如果作為打野之前幾次抓人都是因為對方的偵查不到位,那麼後續……

作為這個打野自身,就得想想對方開始做偵查之後自己該怎麼辦了。

本著這樣的道理,給海商配置兵器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