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約……”

既然有人聯盟抗唐,李盛很自然的也立刻想到了合縱——

拉一派打一派,逐個擊破,這也是戰國時代的政治創新大潮中湧現的智慧結晶之一,一直許多許多許多年後,這依舊是天下萬邦最為重視的基本外交方略,乃至於都可以算是一些小邦的生存之道,幾個大邦都不得不以最大的重視對待這個思路。

但此刻……

李盛稍一思索,好像……首先,吐蕃跟大唐本來就有夙願,因為幾年前吐蕃也來過大唐,還是來做生意的。但後來這個在古代十分有名的“互開邊市”,這種友好往來的典範操作,結果卻不是很理想。

因為據說在那次吐蕃使團到來帶來的短暫的貿易之中,吐蕃一方……損失慘重,虧掉了極大的利益,乃至國本都為之動搖。

如果是小摩擦,比如邊關偶然打架,這個李盛估計還是能處理的——只要雙方上層不上頭,錢的事慢慢商量著來就好了。

但既然是血虧還鬧到“動搖國本”的地步,要談連橫可就有些麻煩……

這個時候,李盛也不由的有些惆悵的暢想了一下,當時的魏徵,杜如晦,房玄齡……

這些歷史名臣,究竟用了什麼神奇手段,一次貿易就重創了敵國……

卻是不得而知,但總之,要跟吐蕃結盟的想法,多半是不可行。

“唉……”

李盛輕嘆一聲,難怪會有文人發“漢以強亡”這種暴論的土壤,魏、杜、房這幾個老東西要是別那麼聰明厲害,吐蕃當初也就不會虧爆了。

吐蕃當初不虧爆,今日要結盟不就簡單多了麼?真叫人頭大……

不過事情已經這樣了,李盛嘀嘀咕咕一陣,思來想去好像也只有儘可能繼續佔地盤,多拿幾個港口再說了。

不過李盛這一嘀咕,一旁的駱賓王卻是露出了奇怪的神色。

不對啊……搞定吐蕃那事,自己也聽過內部訊息,那就是恩師的計策,怎麼……

這麼大的功勞,還能甩給魏大人他們?這是否有點……不過這畢竟是他恩師,有道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又有倒是兒女不聞父母之過,自己的恩師……他這麼厲害,有點甩鍋的小毛病也無所謂了。

駱賓王搖搖頭,吐了口熱帶潮溼沉悶的濁氣,不再言語的靜靜等待李盛拿主意。

略微思索了一陣,李盛自然……很快也想到了一件事。

後世雖然文明昌盛,天下所有地方都有其獨特之處,獨特的產出,不過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大了學會上網,也知道了許多經濟冷知識,知道在國外成名許久的科技和獨特名產,在一個叫義烏的地方都能輕鬆搞出一模一樣的版本來……

這些經歷和見聞對李盛目前面臨的題目倒也沒啥直接幫助,不過卻也給李盛開啟了思路……

那就是這烏茲鐵礦,或許並不是唯一一處由沃斯田鐵和波來鐵礦石疊加的特殊礦產,更不是唯一能打製達馬斯谷刀的鐵礦——要不然後來電商平臺上常年在賣的帶“大馬工藝”紋路的各種金屬製品都是哪來的?總不可能都是天竺的烏茲鐵礦搞的,不然這天竺不是早該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