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貨幣改革(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鈔票這麼令人心動的東西,自然也就極為容易被仿造,而遺憾的是……
制鈔票這種事,成本首先不能太高,並且同時又要保持極高的技術門檻,天生具備許多自相矛盾的需求——解決起來當然也就分外不易。
不過……
既然李盛在,大唐起碼能有正確的思路……
這個正確的思路不是後世的某項發明,而是西漢時漢武帝搞的。
白鹿幣!
的確,要收集金銀籌謀大唐未來的長遠利益,要對經濟有控制力,就必須得有信用貨幣發行出來,否則經濟沒法轉——而信用貨幣必須是不可偽造的,它雖然不如真正的金銀值錢,但卻不能被仿造,得有——
現代經濟學最最強調的一種東西:稀缺性。
而漢武帝雖然是個古人,即便對大唐的李二等人來說也是古人,但漢武帝的厲害之處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想象。
不但想出了信用貨幣的點子,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還意識到了信用貨幣必須具備稀缺性!
這天賦只能說真是……
當然,在古人看來漢武帝的超時代遊戲理解,對李盛來說就是常識了,而且……
李盛比漢武帝更清晰的知道一點,信用貨幣必須掌握在朝廷手中,稀缺性也是一樣,它的具體稀缺程度必須是可以朝廷可以直接控制的,而白鹿的皮革這玩意,其產出很顯然不太容易控制……
當然,李盛面前不存在這種問題,直接用紋路和水印就可以確保很長時間的不可複製性。
不可複製,就能稀缺,並且因為是人造的不可複製,這稀缺性還可以輕鬆調控。
樣本很快被送到了長安。
而貨幣改革,這場直接掐中人類世界神經中樞的大變革,也在快馬衝刺進入朱雀門的一刻,悄然開啟……
……
最後的結果還是不太如李盛的意。
本來……李盛的想法,當然是將新的貨幣單位改成自己最熟悉的“元”——這麼有道教風格的字眼,李盛本以為起碼會獲得魏徵的支援。
結果,魏徵和其他幾個大臣一樣,都眾口一詞的叫李二繼續用“文”來做單位……
畢竟天下人對“文”這個單位還是更熟悉一些。
貨幣制度的更換,本來就是巨大變革,即便是久經風浪的大商賈們也對這種事存在強烈的恐懼和抗拒。
再不用大家都熟悉的幣制,那推動起來難度自然是幾何倍數的上漲,而且……分分鐘搞出大新聞,處理起來又麻煩,最終當然就是用“文”這個單位。
這樣的結果李盛也不得不說自己也只好接受了,雖說心裡本來也已經有所準備……
樣稿已經做好,剩下的,李盛也知道不用自己多操心啥了,關鍵性的基建……不可能只有一個人知道重要性。
在李盛看來,反正魏徵李二什麼的都是頂級人精,自己摸都摸不到的那種,差不多意思意思也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