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這番焦慮很快轉化為了焦灼的氣氛。

畢竟大好機會,誰肯輕易放過?

只是裴寂說的也在理,總不能貿然胡來吧,那可就真的危險了。

氣氛一時間有些尷尬,裴寂臉色尤其尷尬,雖然當智者的感覺很爽,可畢竟也打擾了大夥的興致……

不過就在此刻,王景深吸了一口氣,揮了揮手。

“我看大夥在此舉棋不定,最後也沒用,平白多耗損許多時光。”

王景這一說,其他裴寂、李天城等人都露出有些可惜的神情。

王世兄這話意思是……要放棄這個事?

可是這也太叫人不甘心了吧。

不過王景還真沒說放棄,只是道,

“此事既然事關大計,我等便不可倉促行事,先看看再說!”

先看看再說。

好像……也只能這樣了。

當然,眾人心中還是隱隱有一個念頭。

萬一這個好機會就這麼被錯過了呢?……畢竟古今天下多少事,都是看看再說看看再說,然後看著看著就看沒了的。

不過就在此時,一邊很少發言獻策的李天城老爺子突然說道,“諸位,這李二要調兵,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等若要打探訊息,不說多的,起碼在李二這些兵馬調回中原之前,還有至少半月的時間,這個時間足以調查出些許線索來吧?”

線索,自然是關於李二此次突然的軍事調動的線索。

而這個十五天,李天城也不是張口就來,大軍調動和突擊部隊急行軍是絕對不一樣的,跟李盛當初突進漠北不能相提並論。

駐守在北疆警戒高句麗的軍隊,這個規模就有七八萬。

以前平日裡眾人說大唐兵力十萬,那都是沒算在河東以北,警戒高句麗的這部分。

這跟西北防禦突厥的軍隊不一樣,防禦突厥的兵力是隨時可能要用的,這些傢伙鬼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南下打家劫舍,說不清楚。

你聊軍事輕易肯定不能不聊這個,不然不硬核。

而在東線防禦高句麗的軍隊又不同,高句麗此邦,有禮法典章,雖說骨子裡還是蠻族那一套誰拳頭大誰是爹,三天兩頭整個宮廷政變根本不算啥……但是高句麗畢竟還是要比一般蠻族不同,統合程度要好不少。

有英明神武的領袖,確實可以穩定下來,甚至向周邊各種部落橫行的地區輸出秩序,吸收人口壯大力量。

這也是高句麗和突厥的最大不同,突厥那是全靠打仗吃飯,明著打家劫舍的一群人。

而高句麗卻已經進步了許多,甚至還跟李二爭奪神州的禮法正統,所以雖然看起來這高句麗的爆發不如突厥那麼猛,但長遠危害反而更大——

神州總不能有兩個正統搞分裂吧,那成什麼了?但凡有點責任心的君主就不可能接受這種事,更別說李二這種狠人大佬了。

所以駐紮在漠北東線防禦高句麗的軍隊,數目自然也不少。

但是同時,因為高句麗更加穩定的特性,也很少動用。

這類似於百姓家裡壓箱底的錢財,平時的財務問題不會計算這個,但是緊要關頭這就是用來救命的。

東線的這些兵馬,就是這樣的定位。

而此番李二調動的軍隊規模也不小,那可是八萬精兵。

還有儘管不在編制,但其實隨時可以轉化為兵源,防身術學的一套一套的,有武裝的河東百姓,這一切加起來總有好幾十萬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