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此書妙極,妙極啊!(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且恐怖的是,如果將千字文的效率提升算作是5,那這本圖冊……估計最少都能算是一百!
這中間的效率差距完全是在數十倍。
而為何自東漢時期紙張發明之後,一直就沒人用這種法子?
……其實原因說也簡單。
在紙張發明之前,神州都是用的竹簡。
而竹簡這個東西記載資訊,篇幅總是不夠用,所以竹簡時代的文字大多數都是各種議論文,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
竹簡上面不能繪畫,繪畫只能在布帛上來。
直到工業化之前,布帛這種東西在哪都是硬通貨,昂貴的很,價值簡直不是開玩笑的。
當初工業革命之初,最先進的人才最敏銳的資本選擇紡織業來發財,這都不是沒有原因的。
總之就可想而知,一般人家絕對沒有條件拿珍貴的布匹來練習畫畫,甚至如果是秦孝公那種克勤克儉的厲害角色,那就連宮中的后妃都沒有這種機會。
換句話說,真正意義上的繪畫藝術,其實都是在紙張發明之後才誕生的。而且洛陽紙貴,在洛陽是神州首都的那數百年裡,戰亂和凋敝帶來的長期經濟困境,也讓尋常百姓沒有機會獲得紙張。
換言之,繪畫的技藝從來是一種非常奢侈的東西,會畫畫的人非常少。
實際上也看的出來,自東漢發明紙張到如今唐代,這麼多年過去,流傳後世那種級別的藝術家,頭一個也就是唐代的吳道子,至於再往前數的這幾百年,建安文學有不少文學大作流傳,甚至可以說給唐詩的繁榮打下了基礎,但繪畫人才是真的沒有。
換言之,透過圖畫與字的對應的字,這種比語文更加直觀的手段來教人認字,辦法不是沒人想過,但……
畫畫能力,卻成了一個大問題。上哪去找這麼一個丹青手,給幾百幾千的漢字配畫……
這個想法於是也就只能卡在這,難以實施。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真有人給數百個漢字配了畫面……
這書冊看看頁碼,估計都有五百多頁。
這個量怎麼想,都是太特麼的驚人了……
關鍵是自古繪畫,要惟妙惟肖往往很難,於是最終多數時候也水墨之術也就停留在寫意傳神上面。
同是讀書人之間都未必能看出畫的是什麼,一般人那就更看不出了,更難以實施。
可是這本子上的畫卻不同,一看便知是畫了什麼,分毫不差。
細節方面還原度極高,關鍵是還有一種奇異的感覺,好像這畫還是活的一樣,就如同真的有桃、李擺在紙張上。
這畫技就非常了得了,關鍵是人家形似的同時也很傳神啊。
這下……自紙張發明之後,數百年間都未能實現的構想,這下居然被人實現了。
你說這,這還能這樣……
這一下蕭瑀猛地明白李二要幹什麼了。
而其他的官員們還都在苦思這本子究竟用處如何。
李二面帶微笑,而一邊的魏徵等人幾乎已經笑出聲了,那真是滿臉都是笑。
房玄齡興奮不已,當即一步踏出,“陛下,此書妙極,妙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