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何不也來試作一首?(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長樂嫁人的時候,因為可愛聰明,性格又善良溫婉討人喜歡,宮中上下都覺得應該多給嫁妝,讓長樂風風光光的出嫁。
這個想法,甚至在李二這裡也是沒毛病的。
但最最疼愛女兒的長孫皇后,卻阻止了李二的打算。
理由很簡單,長樂的姑姑當初嫁人,也不曾有這麼多的絹布絲綢陪嫁。
現在小輩出嫁,怎麼能陪嫁的還更多了?
如果給了長樂最好的,那其他人怎麼想?
帝王帶頭任性,大臣就會開始奢靡,朝廷中下層就會開始腐敗,最後國中怨氣橫生,社稷就危險了。
史書上哪朝那代最後不是這麼完蛋的。
於是最後李二就取消了額外的陪嫁嫁妝,一切按照規矩辦完了女兒的婚禮。
這個事雖然在國計民生,軍政大業面前是小事,但卻能反應出來,李二對於花錢這件事是十分謹慎的。
當時在杭州,李二儘管非常想要重賞李盛,但最後還是放棄了強行拍賣的打算,全讓王景等人撿了便宜。
這些決策與思想背後的邏輯,其實都是十分深遠重大的。
而此刻,李二賞賜十金,這也是真的不低了。
畢竟文比不是正式的科舉,自己一次賞賜,相當於幾百兩白銀,這數目已經可以說非常可觀了。
這一聲出現,在場的官員們果然齊齊轉過了頭。
對著李二,紛紛行禮,高聲稱頌李二仁德。
給出色的詩詞作者賞賜當然談不上是真的仁德,而且有一說一,這十金的賞賜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其實也真不算很高。
數百年的大亂世的確是破壞生產,糧食總產量和人口都大幅下滑。但是換個角度,生產的破壞也不能說就是世界末日了,金銀的產出可沒有停滯,這玩意在戰爭當中那可是再硬不過的硬通貨。
換言之,這個時期的大唐金銀是通脹狀態,購買力甚至一度不如布匹等物,十金並不算多麼鉅款。
但政治從來不能脫離人文主義,李二厲行節儉,但依舊給了賞賜,這心意還是到了。
因此官員人群都是真心感嘆李二是個好皇帝。
領賞的是一名士子,乃是遠道而來家境貧寒出身,鼓起勇氣在一群廷臣大佬面前秀了一把文采,本來想著不丟人就不錯了,沒想到還得了李二的賞賜,心情頓時也十分激動,千恩萬謝。
一時間,這氣氛基本可以說是十分融洽了。
但……
就在內侍拿著說好的金子去交給那名士子的時候,忽然間,人群之中傳來一聲輕笑。
“這詩雖有些趣味,但卻未免太過普通。這也能得賞賜嗎?”
……
看起來好像是一句平平無奇的議論。
但因為此時的氣氛,這一聲議論顯得十分刺耳,醒目。
李二是藉著這首不錯的詩作表達一下自己對士子們的關愛,居然會有人真來抬這個槓……
一瞬間,滿場的官員們都移動了目光,不可思議的目光尋找著聲音的來處。
這感覺太離譜了!
不過很快,他們就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了。
如果這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尋常官員所說,那他們或許會以為這貨是個愣頭青,不會看氣氛,不識大體,而且多少沾點那啥。
你說別人不行,那你自己上啊?
但是看到這人的臉孔,眾官員瞬間明白了。
這貨不是一般人,這是五姓七望出身的大佬一枚啊。
此人歲數在中年,面有微須。
看上去文質彬彬有些灑脫,十足的世外高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