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滯後?”

一下子蹦出這許多新詞,別說是這幾個傢伙了,就是李二魏徵等人聽慣了盛言盛語也不免懵逼,就不用說柴紹長孫無忌這倆了。

反而是馬周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

軍事建設……這個說的是,要行強軍之策吧?

進度滯後……

這兩個概念都比較抽象,馬周反應了一會才堪堪弄明白意思。

不過結合起來看,這樣的描述依然是非常抽象的。

人類社會的進步除了科技的進步,在表述複雜屬性的能力方面也是不斷進步的——換言之,當然也就有原始簡陋的階段。

建安時期湧現的建安文學,對漢語言的發展做出了大幅貢獻,雖說最後沒有被用到正確的地方,不過貢獻總歸是貢獻。

到後來,漢語言當然還會再次大發展……不過眼下,李盛無意傳播這些玩意,因為比起這個……

“看來是該給你們點幫助。”

李盛這麼一說,柴紹等人立刻轉過了頭去看著李盛。

難道又要造新的戰船?

現在折損了一艘,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算……

那麼如果戰鬥繼續,這十二條大船恐怕未必夠用。

對方的造船產能,從前天夜裡的觀察來看十分驚人,一次就動員了好幾十條船——

這可以縮小敵人來路的範圍,給眾人一個像縣衙辦刑案一般摸排掌握敵人路數的機會,

不過比起這個,對方這麼大的船隊規模以及船隊規模背後的造船產能規模,這才是令人憂心之處。

實際上……

高句麗本來也是個騎射部落,但關鍵它又和一般的騎射部落不盡相同。

因為高句麗不完全是鮮卑人,這是個多民族國家,除了鮮卑五部之外還有女直和大量的漢人,乃至於突厥那邊過去的人。

平日裡,高句麗當然不會有太多常備的海軍和戰船,但是高句麗並不是沒有水上力量的儲備,這是高句麗和突厥在這方面的本質區別,這是有和無的問題。

考慮到這個“有”還是因為漁業真的是高句麗經濟支柱之一,這還是個特別重要的“有”。

——也就是說高句麗的海軍,其實天然就是不弱的,甚至女直部落那一帶,因為淡水和氣候資源不像江東那麼豐饒,實際上對漁業的依賴程度更高,考慮到這一點,針對高句麗的海上力量的評估,就又要提升一個等級。

這整個看下來,就顯得高句麗十分不凡了,外加上高句麗境內有大量漢人存在,造船能力也不是開玩笑的。

這就可想而知,整個高句麗一旦全力開動起來,造船速度不是開玩笑的,有漁業人口支撐著水手也不缺。

換言之……

李盛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還真沒想到會遇到這個等級的對手——

不但訓練有素,有結實的大船,關鍵是大船明顯還不小,背後是能將大船當消耗品用的造船業製造能力……哪怕就只是木船。

既然這樣,自己當然也就不能掉以輕心了,於是想了想,說道……

“這樣吧……對方既然是四處劫掠,以戰養戰,那你們還是繼續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