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民間的實際情況,別人不知道,王福疇作為國子監的主官,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就算有了動力,紙筆墨也便宜了。

但大量的百姓,觀念始終是保守的,他們永遠都會懷疑任何不能立刻實現價值的事物。

比如這個科舉,那誰知道以後會不會又沒了?

苦讀多少年,要是一場空豈不是血虧?這些時間拿來種糧食換點好吃的,不比讀書穩麼。

這個想法看似很蠢,但在動不動鬧饑荒的年代,抱歉這真的不蠢,反而是一種高明。

王福疇十分清楚這件事,所以看到“全民識字”四個字,第一反應就是不屑。

不過好歹也是出自國子監的東西,反正是休息,就當樂子看看也沒壞處。

於是繼續看了下去。

然而……

看著看著,王福疇臉上就漸漸露出凝重之色。

看到了最後,一雙眼神之中,已經滿是驚駭。

不可思議。

“小學教育?分科目授課?”

“報紙?”

“等等……因材取士?!”

這份文稿之中,竟是有無數的新詞新概念。

王福疇起先懵逼,但文稿之中也有關於這些名詞的解釋含義。

這看著看著,他就感覺無法自拔了。

小學教育,分科目授課。

這讓王福疇感覺,整個人都來到了一個新世界!

這點子簡直是絕了!

前段時日,陛下頒佈詔書,科舉全部分科目考試。

王福疇就感覺,這個點子真是妙極。一來,可以遴選出各個領域中,比全才更為強大的“專才”,同時還可以大幅降低動亂的風險……

其價值,不可估量!

不過這個點子的來歷,王福疇也知道,出處正是自己在鬥琴之夜拜師的那位先生……琴仙,詩仙!

後來據說又被百姓譽為儒仙。

現在又想出了這個計策,儒仙之名簡直是實至名歸!

而此刻看到這份文稿,王福疇真想罵自己。

師父都能想到因才取士,自己居然把因材施教給忘了!

若是以往,這個看似漂亮的大道理,實際操作非常難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