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鬥琴大賽進行,

在秦若嬋登場後,已經逐漸到了第六輪。

這一輪過後……

驚人的事情發生了。

崔品玉發現,自己面前臺下的聽眾,竟然紛紛露出了疑惑、糾結的神情——

他們聽不清自己的琴聲!

這個事情簡直大廚崔品玉的意料。

要知道他現在也是使了渾身力氣在彈奏,結果還是不如對面的聲音大!

這女人的琴藝琴功,簡直離譜!

第六輪之後……

崔品玉終於遭遇了和棉兒一樣的命運。

幾乎就沒幾個人聽清他彈奏了什麼,全憑之前積累的“老粉絲”混到了一個優勝!

崔品玉簡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地方看似都是長安百姓在圍觀,但這種場面,又俗稱魚龍混雜。

什麼叫魚龍混雜?有魚也有龍!

尋常百姓不懂,只能樸素的選擇支援聽起來好聽的選手,至於聽不清或者不滿意的,直接就乾脆不聽,換別的臺子去聽。

但總有行家懂。

像秦若嬋這樣,對低階的琴和低階的參賽者都沒興趣,等著高人登臺自己再登臺的,人群裡絕對不少。

自己的表現若是在這些高人看見,絕對都明白,自己已經輸給了這個紅衣女子!

簡直是奇恥大辱!

崔品玉心中無比糾結,要不要直接跑路?

就這樣溜了,未免顯得虎頭蛇尾,但硬堅持下去,琴藝不如人,也是沒用啊!

再彈奏一會,他甚至擔心自己連音節都要被這紅衣女的琴音給帶亂了!

正掙扎糾結間,崔品玉瞥眼一看,忽然發現人群好似潮水一般,自動讓了開來。

接著……

一名清瘦的中年男子,笑呵呵的與眾人打著招呼,緩緩走到了臺子附近。

崔品玉大驚。

這人……這人自己還真認識,這特麼的不就是王福疇大佬嗎?!

房玄齡的老師王通之子!

當世大儒!

王福疇能稱大儒,能教出王勃這種兒子,可想而知其儒學水平之高。

而王勃又以詩才聞名,可想而知王福疇的藝術細胞絕對也是頂尖的。

儒家六藝,其中就有琴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