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張亮出逃(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慎幾道:“阿爹乃陛下老臣,當朝國公,非比尋常,若是沒有太子的預設,王玄策敢這樣嗎?”
張亮可不是什麼任人拿捏的小角色,他是李世民的從龍功臣,在朝中頗有些根基,動了他,在朝中的動靜自然不會小了,王玄策絕不會貿然行事,所以張慎幾說的沒錯,此事李恪一定是知情的,甚至這可能就是李恪的意思。
張亮恨聲道:“我和太子並無仇怨,他為何如此。”
張慎幾道:“朝中的事情兒也不知,但這是擺在了眼前的事情,阿爹難道還分辨不出嗎?太子有意要阿爹的性命,阿爹現在走是走,將來走也是走,又何必多冒這一次的風險。”
正如張慎幾所言,李恪是大唐儲君,未來的皇帝,如果李恪當真有意要動張亮的話,就算張亮僥倖逃過了眼前的一劫,待李恪登基後,他也同樣必死無疑,更何況就是今日這一關他都難過了。
張亮聽著張慎幾的話,陷入了沉思,而張慎幾看著張亮的模樣,心中越發地急了。
他是張亮的養子,這些年來也為張亮做了許多事情,一旦張亮保不住了,他也勢必受到牽連,跟著張亮一起丟了性命,而眼下宮中顯然就是張亮的死地,張亮這一去必不能回,但張亮卻還在左右逡巡,猶豫不決,他怎能不急。
“走?你說地輕巧,我們又能走到哪裡?”張亮對張慎幾問道。
張慎幾回道:“咱們兄弟五百人對阿爹忠心耿耿,都願隨阿爹出走,咱們先去相州和眾兄弟會和,然後北上。投奔高句麗也好,去西突厥也罷,最不濟也可往西域,以阿爹的聲望,加上咱們眾兄弟齊心協力,必能闖出一番富貴了,總好過留在長安等死。”
大唐剛和高句麗開戰,關係絕無緩和的可能,而大唐剛開始經略西域,在西域聲望還不重,張亮投奔高句麗或者西域都能被接納,甚至被待為上賓。
但這些又何曾是張亮想要的結果,張亮乃大唐國公,有開國之功的從龍功臣,如今卻要出逃長安,依附於藩國小邦求存,他一時間實在是難於接受。
片刻之後,張慎幾見張亮仍舊未有決斷,拉著張亮的手臂,幾乎是在哭訴道:“阿爹,再不走,府中上下恐無人能活,咱們都要死在長安了。”
張慎幾聲淚俱下,倒也有幾分觸目驚心的意思,張亮看著張慎幾的模樣,心裡也愈發地害怕了。
正如張慎幾所言,張亮不為太子李恪所容,就算現在李世民不動他,將來李恪也會動他,他早晚難逃一死,既如此,何不早走,還能保住性命。
張亮咬了咬牙,對張慎幾道:“好,那便依你所言,我們走,先往相州,而後另做打算。”
張慎幾聞得張亮應了下來,轉悲為喜,拱手道:“阿爹英明,唯有如此咱們才有一條活路。”
張慎幾說完,又對張亮道:“現還有內侍在外院候著,阿爹需使人將他先行穩住,咱們方可從後門從容而退。”
張亮點了點頭,將門外候著的管事喚了進來了,對管事吩咐道:“我此間還有點奏章要整理,一會兒進宮後要當面呈遞給陛下的,不可疏忽了,你先去外面將內侍請到正廳稍坐,我片刻後便至。”
“諾。”管事應了一聲,往正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