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給張亮做的局亦真亦假,讖語謀國是假,但張亮收養義子是真,遷移祖墳是真,有了這些,所以原本假的自然也就成真的了。

有了這些先入為主的東西,在此之後,又有張亮出現在公孫常被殺現場的事情,有張亮扣著公孫常屍首不給的事情,張亮謀逆之說便算是徹底坐實了,想洗也洗不乾淨。

李世民雖然心裡已經信了張亮謀逆之事,但張亮到底還是李世民的心腹愛將,李世民本能地還是希望這事是假的。有薛萬均羞死牢中之事在前,所以李世民並未直接命人鎖拿張亮,而是命人先去傳旨召見,待見了之後再做定奪。

長安城,鄖國公府,偏廳。

傳見張亮的內侍已經宣完了旨意,待張亮更衣後便要進宮見駕,但此時的張亮已經慌亂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想不到御史臺的動作竟然這麼快,不過午間的事情,現在陛下就傳見我了。”張亮站在偏廳中來回走動著,不安道。

張慎幾看著張亮在廳中來回踱步,道:“阿爹駁了御史臺的面子,想必是王玄策親自進宮了。”

御史臺若是上奏本稟事,按照流程最快也是明日一早或者今日晚間李世民才能得到訊息,可現在不過午後,李世民就已經得到了訊息,想必是王玄策親自進宮,直稟御前了。

張亮道:“王玄策如此急不可耐地行事,這是要一次要我的性命啊。”

張亮不知道王玄策具體彈劾了張亮什麼事情,但單就收養五百義子,遷移祖墳至宮址之事就足以要了他的性命。

張慎幾對張亮道:“此事阿爹還當早做決斷啊。”

張亮聞言,不解地問道:“你這是何意?”

張慎幾擔憂道:“兒是怕阿爹這一次進了宮,只怕就再也出不來了。”

張亮問道:“你是擔心陛下已經要治我的罪了嗎?”

張慎幾道:“正是如此。”

張亮道:“應該還不至這般嚴重吧,我看前來傳信的內侍說話還算客氣,與往常一樣,若是陛下準備治我的罪,應當不會如此。”

李世民若是要治張亮的罪,現在來鄖國公府的應當是軍中士卒,而不是內侍。張亮是李世民的老臣,在張亮看來,李世民這麼做自然還是對他留有餘地的。

張慎幾道:“若是旁人參劾,興許如此,但阿爹莫不是忘了王玄策是誰的人了嗎?”

王玄策以寒門出身,卻能在年才不惑時便列如此高位,他所賴的自然就是太子李恪。王玄策隨李恪在北地為質四載,過命的交情,這就是王玄策最大的政治資本,王玄策是李恪心腹,這也是朝中人盡皆知的。

張亮怕的不是王玄策,而是李恪,如果是李恪要動他,這可就不是一回事了。

張亮道:“你的意思是太子想要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