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的舉止叫李恪迷惑,但隨之而來的道嶽的話卻驚到了李恪。

道嶽口中的話是李恪從未想過的可能,所謂佛門俗家弟子,不做剃度,不入寺廟,但亦不食葷腥,甚至不宜嫁娶,以彰向佛之心。

長安城中篤行佛道的很多,所謂的俗門弟子也不少,但其中多以勳貴人家年邁者為多,鮮少有高陽這般的年輕女子,而且以高陽歡脫的性子,連坐都坐不住,又哪裡有吃齋唸佛的性子?

李恪聽完道嶽的話,回過頭去望向了高陽,高陽顯然也知道自己所為之事不妥,更不曾和李恪打過半句商量,低著頭,也不說話。

高陽不開口,李恪便開口道:“法師德高望重,想必是不會妄語的,你這是何意,想來母后也還不知吧。”

高陽回道:“母后確還不知,現在機會還不成熟,我還不曾和母后提起過。”

李恪不解地問道:“你可不是閒得住的人,你怎會突然生出這等心思來?”

高陽年少,想的也多,不知佛家俗門的清苦,興許只是一時興起,未必最後就會當真,但她有這種想法和苗頭已經叫李恪不得不小心了。

高陽如此的原由,李恪一時半刻也難猜出來,若說高陽在宮中受了委屈,那是絕無可能的,且不說高陽本就不是受氣的性子,單就她是皇帝寵愛的嫡女,太子捧在掌心的小妹,普天之下又有誰敢欺負了她,其中自然是有其他緣故了。

高陽回道:“阿兄難道不知嗎,父皇想要將高陽嫁人。”

高陽說到這兒? 李恪便就知道了? 高陽想必是知道李世民有意將她下嫁於房遺愛的訊息了,但高陽又不肯嫁於房遺愛? 故而只能出此下策。

高陽的婚事是皇室中事? 無論如何都不便為外人知曉,李恪打了個眼色? 先是示意道嶽一眾先行在外等候,而後李恪才對高陽問道:“你知道父皇要將你下嫁的人是誰?”

高陽回道:“是梁國公家的二郎房遺愛? 我向人打聽過此人了? 此人雖是房相的公子,但備受府中寵溺,四體不勤,孔武有力? 但卻誕率無學? 別無所長,連尋常的紈絝子弟都多有不如,我絕不願嫁於此人。”

李恪對於高陽所言,倒也深以為然,對於房遺愛其人? 李恪也是分毫瞧不上的,否則李恪此前也不會剛一自母后口中聽到此事就立刻否決了。

李恪接著問道:“你是此時聽到的這個訊息。”

高陽如實回道:“大概半月前。”

李恪道:“你的訊息倒是靈通? 此事幾日前母后也同我提起過,問過我的意思。”

高陽聞言? 連忙問道:“阿兄是怎麼說的?”

天下權位最重者,除了李世民便是李恪了? 李世民有意下嫁高陽於房遺愛? 以李世民的脾氣? 高陽自己去說是斷然行不動,這樣一來李恪的意思便顯地極是關鍵了。

李世民雖然寵愛高陽,但李世民身為皇帝,行事更多幾分考量,李恪對高陽的寵溺反倒更多幾分放縱,只要李恪肯為高陽說話,李世民多少還是能聽進李恪的話的。

李恪回道:“母后剛一同我提及此事,我便當面否決了,房遺愛其人我雖不熟識,但我也是識得的,確實不是良配,我當時也回絕了此事。”

高陽聽著李恪的話,臉上頓時掛起了笑意,自古以來,公主的婚事都不會由自己做主,高陽也是一般,高陽自己去同李世民和母后說此事,多半換來的就是一頓呵斥,但若是李恪的話,李世民和楊皇后終究還是能聽進去幾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