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起初只當李恪年少,沒耐住性子,拿了些無關痛癢的東西便來尋他,也沒太當回事,可沒想到李恪竟在這個處所等他。

同樣的話,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來都會又截然不同的意味。

李靖所為可輕可重,若輕,不過是御下不嚴,最多就是下旨傷叱幾句,折損些北伐的功勞,這正是李靖願意看到的。可若重了,那就是李恪口中所言的,邀買軍心,意圖不明。

這話要是傳到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該如何看他?總該不會誇讚他廉潔奉公吧。

有些時候,清官比貪官更叫天子忌憚,這個道理李靖不會不懂。

左右李恪已經將話挑開,於是李靖坦率道:“殿下如此掩護,李靖也不知該如何答殿下的話了。”

李恪聽著李靖的話,知道他自己明確了自己的意思,於是道:“藥師公功蓋朝野,欲效王翦自汙之道,可時勢不同,怕也不好一概而論啊。”

戰國末年,王翦奉秦始皇之命率六十萬秦軍伐楚,這六十萬人馬已經幾乎是秦國的舉國之兵,貿然將這六十萬雄師交到王翦手中,秦始皇自然不會放心。

老蔣王翦也知此事,他為了打消秦始皇的顧慮,在出徵前後要錢要宅,要良田,要美人,往自己身上大潑汙水,這才打消了秦始皇對他的忌憚,放心腸將兵權交給了他。

而李靖之舉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李靖並未問李世民大肆索要,而是自己縱然下屬分了緝獲來的財寶。

一個是先斬後奏,一個是先奏後斬,也就是這樣細微的差別竟叫李恪鑽到了空子。

當然,李恪從未想過要藉此事要挾李靖,李靖這樣的人沒那麼輕易要挾,而且縱然要挾李靖一時得逞,長久看來卻是結了仇怨,與大唐軍神結仇,李恪可沒有那麼大的心。

李恪深夜來同李靖談及此事,並無他圖,不過是想借著此事要李靖的一個人情罷了。

李靖聽了李恪的話,也暗自鬆了口吻。

若是李恪認真要藉此事要挾亦或是對付李靖,他不會提及王翦自汙之舉,而是直接一口咬逝世李靖邀買人心,意圖不軌。

李恪八成是要人情來了,李靖的心裡對李恪的來意已經有了猜測。

李靖問道:“此事確實是末將做的差了,有所不當之處還看殿下指教。”

“藥師公是朝中重臣,指教二字李恪不敢當。”

李恪說著,從袖中取出了一封奏章,交到了李靖的手中,對李靖道:“本王一直想與藥師公交個朋友,只是苦無機會。如今難得與藥師公同在軍中,藥師公有事,本王豈能不伸以援手。”

李靖接過李恪手中的奏章,大概地看了兩眼,心中大定。

李恪奏摺的內容便是彈劾李靖貪墨,中飽私囊。

李靖看著李恪的奏摺道:“這封奏摺上京,末將此次北伐真的就是功過參半了。”

李恪笑道:“這難道就是藥師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