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吩咐道:“但有提議者,每人均寫於紙上,由內侍交至朕的手中,不得喧譁。”

那些武臣大多出身行伍,雖通些文墨,但也頗為粗淺,要他們上陣殺敵,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亦非難事,但是提一個年號,卻難住了他們,前後一盞茶的功夫,不過才呈上去十多個備選的年號。

彰武、貞亨、元初、咸興...

李世民口中念著這些年號,眉頭卻微微皺了起來,顯然,這些年號中無一是叫他滿意的。

不過大殿中皺眉的還不止李世民,還有坐在李世民右側下首的李恪。

李恪坐席離李世民很近,李恪豎起耳朵聽了許久,卻始終沒有聽到他腦海中的那個年號。

“咦?”李恪眉頭輕鎖,輕輕地喚了出來。

李恪的聲音雖然不大,只有周圍幾人能夠聽到,但仔細說來仍舊有些失禮,畢竟這些年號都是朝中大臣所提,李恪一個孩童總不該去褒貶什麼。

失禮終歸是有些失禮,不過李恪年幼,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可李恪的反應卻偏偏落在了長孫無忌的眼中,長孫無忌想起今日李恪的異常,竟生出了將小事化大的意思。

“蜀王殿下之意似有不滿,莫非也有腹稿在胸嗎?”長孫無忌問的聲音不大,但因為他們的席位離李世民很近,恰好能叫李世民聽到。

李恪沒想到長孫無忌會突然這麼說,他本能地抬頭看向了李世民的方向,只見李世民看向他的眼神已經帶上了些許的疑惑。

李恪很清楚,這是長孫無忌在給李恪挖坑了,長孫無忌這麼一問,李恪若是回答不上,必然會給李世民留下不學無術,嬌縱傲慢的印象,對李恪極為不利,而且這樣一來李恪還會在無形中開罪方向提議年號的那些朝中大臣,將關係弄僵。

而長孫無忌也是料定了李恪小小年紀,哪會想出叫李世民滿意的年號,畢竟今日李世民問的突然,連朝中許多大臣都被問住了,更何況是剛剛開蒙的李恪。

唐史之上的李恪與長孫無忌乃是死對頭,最後李恪還是死在了長孫無忌的手中,可如今的李恪年只八歲,還遠遠沒到能夠威脅太子地位的時候,李恪自己也未曾想到,長孫無忌竟這麼早便對他動了心思。

李恪無暇思量長孫無忌的想法,因為此時李世民的眼睛已經盯在了他的身上。

“哦?虎頭也有擬好的年號呈上嗎?”李世民看著李恪好奇地問道。

此時的李恪已經沒有了退路,李恪迎著李世民疑惑的眼神,只得硬著頭皮站起身來,俯身道:“兒臣方才偶然想得一個年號,本也想以此為父皇分憂,但自覺才疏學淺,也不知該不該在父皇和眾位飽學之士面前獻醜。”

李世民聽了李恪的話,笑道:“虎頭有這份心便是好的,你儘管說來,自有眾臣為你斧正。”

“諾。”李恪朗聲應道。

李恪回完了李世民的話,稍稍頓了頓,接著,他便在李世民還有長孫無忌等滿朝文武的注目下吐出了兩個字:“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