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 浸豬籠(第1/2頁)
章節報錯
由淄州孫家所引發的這次風暴,證明了朱慈烺管那事,是管對了。
這不但是因為他父皇這麼做了,還因為他在民間聽到了的反饋,都是對此歌功頌德!
因此,他很開心,覺得自己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北返途中,因為已經到了十二月份,越往北,寒風越是肆虐。
但是,才二十歲的朱慈烺,卻依舊選擇了騎馬逆風而行,甚至在寒風中興致一起來,還會高聲吟詩作賦。
對此,方正化倒也沒有攔著,甚至還有點欣慰。
此時的太子和剛出京時候的太子,已經有明顯不同了。至少如今的太子,有一腔熱血,意氣風發,不畏嚴寒,不是溫室裡的花朵,柔弱的太子爺了!
這一日,朱慈烺拐到了南直隸常州府的宜興,特意去參觀了大明忠烈堂三公之一的盧象升故居。
盧象升戰死的時候,他還很小,並且沒法出宮,因此並沒有見過盧象升。
在設立忠烈堂,並且塑盧象升像時,他倒是去過,也全面瞭解了盧象升的事蹟。
說實話,他非常地好奇,一個人是怎麼做到勇冠三軍,卻又能中進士的?
至少在大明朝,似乎就只有盧象升這麼一個真正的文武雙全的人!
到了江南,他就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才出了這麼一個盧象升!
滿足了好奇心之後,他才繼續北上,過武進縣入鎮江,再過長江。
一路上,他是有點感慨地對方正化說道:“我以為,先賢所倡之四書五經六藝皆要,才是一個人才之標準。”
這個年代,已經是隻有四書五經,而無六藝,特別是六藝中的騎射,更是沒有書生去做了。
聽到這話,方正化笑眯眯地回答道:“如今老爺其實已經在推行這個,只不過沒有提倡六藝而已,可能是六藝之說,已過時也!”
“哦?”朱慈烺一聽,當即有點意外地問道,“此話怎麼講?”
方正化在這護送的一路上,已經和朱慈烺的關係非常好了,便直言說道:“公子所說這射,古為騎射。可如今我大明朝,已經以火器為主,騎射已不是主流。但是,老爺推行義務兵役制,人人皆要服兵役,便在於練這個射,亦是兵之意思也!”
“不錯,這一點上,我大明朝確實與時俱進了!”朱慈烺聽了,想了想點點頭贊同道。
於是,方正化又接著說道:“六藝中的禮,乃是禮制!前兩年的時候,朝廷便有重修《大明律》,在禮制逾越這塊,更是重點強調,以令大明上下遵行,這也是禮在我大明朝的體現了!”
“沒錯!社會風氣為之一靖!”朱慈烺聽了,想了下,又是點點頭。
然後方正化繼續對他說道:“數這個,老爺推出了格物學,不但包括了數,而且更為精深,從所未有,並且還開花結果,對我大明起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者說,樂、御、書、數皆有包括,也不為過!”
朱慈烺聽了,便又是點點頭。
別人對於格物學如果不是很瞭解的話,作為抄錄格物學的負責人之一,朱慈烺是最瞭解不過了。格物學分有很多分支,那是包括天下萬事萬物的格物,音樂方面,有新的樂器出來,書,簡化書寫也算,御,等以後便是開車技術吧!
至少朱慈烺是知道的,內燃機可以用於馬車上,便是一種新車,在仙界是要透過專門訓練才能開這種車。
兩個人正在說著這事時,忽然,前方有快馬返回,卻是一名前方開道的錦衣衛校尉,來到了朱慈烺面前,翻身下馬稟告道:“公子,前面百姓聚集,群情激奮,或繞道而行為好?”
他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護太子殿下的安全。
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發現有情況可能會影響到太子殿下的安全,就會及時示警,由朱慈烺來定奪。
一般而言,像這樣的事情,一路南下以來,非常少,就只遇到過一次。
那是兩個大的村子搶水,發生了村子之間的械鬥。
對於這種事情,朱慈烺一行人便沒有前行,最終等到械鬥結束再過去了解了情況。
蒸汽機為動力的抽水機不是萬能的,乾旱之下,也得有水抽才行。
如果水不足的話,有蒸汽機也沒用。
畢竟大明實在太大了,有的地方是澇死,有的地方卻是旱死,虧了如今朝廷有錢,各地多有救災倉,能及時賑災,要不然,一樣會有餓死人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