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 人心之惡(第2/2頁)
章節報錯
很顯然,他心中有了決定,才會如此一說。隨後,也不等這人回話,他就站起來轉身走了。
錦衣衛校尉一見,立刻開路的開路,收拾椅子的收拾椅子,只是一會到功夫,廟裡便只剩下這個上吊的人了。
他此時經過這麼一番交談,已經沒有了尋死的念頭,聽到馬蹄響,出了廟門一看,卻是看到十幾騎背影。
那些家丁護衛,都是騎著高頭大馬,簇擁著那個貴公子離去。
看著這一幕,他心中非常好奇:“這位貴公子,到底是什麼來歷呢?”
騎了一段路之後,一直不說話的朱慈烺,忽然轉頭對方正化說道:“我們在淄州停留幾天,有關孫家的事情,都打聽一下!”
“是,公子!”方正化聽了,立刻答應一聲。
隨後,他驅馬稍微落後了一點,轉頭吩咐了下身邊的一個錦衣衛校尉,把太子殿下的交代吩咐了下去。
朱慈烺的打算,並沒有聽這個上吊自殺的人怎麼樣就怎麼樣,先自己去核實之後再說。
另外,他覺得這個事情,也是有一些疑點的,這不,就聽他對方正化又交代道:“這個孫家,既然是官宦世家,為何不留在國內,要去定國呢?真要去,為何又是全家一起去,而不是走其中一兩個呢?都查下,看看有什麼隱情!”
一般來說,哪些要去海外的,大都不可能全家一起去,多是開枝散葉的想法。
對於官宦世家來說,更是如此了。他們在大明境內的基業,人脈等等,都會因為全家一起去海外而沒了的,這個付出的代價有點大。
再說了,定國那邊,雖然能當高官,可那地方都是土著,並且很原始,生活肯定沒有在大明舒服的。
普通老百姓,國內過得艱辛,跑去藩國當人上人,還能理解。但是,官宦世家……
總之,朱慈烺覺得這其中有隱情。
所有的這些調查,如果最終證明上吊那人所說是真得話,朱慈烺決定,這個事情一定要向他父皇反應。這並不是針對他親弟定王,而是藩王就藩這個事情。
……………………
入夜,淄州城內的客棧上房,方正化便已經收集到了朱慈烺的所需要的資訊,向他稟告了。
那個上吊的人,並沒有說謊。
孫家確實是淄州宦官世家,騙了不知道多少錢,已經出海了。
而孫家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不知道為什麼,孫家在國內的仕途不順。
如今孫家主事的人是孫之獬,天啟年間的進士,因為抱了魏忠賢的大腿,當過翰林院檢討,後來因罪罷官。
崇禎初年的時候,崇禎皇帝打擊閹黨,重用東林黨人,自然就不會有孫之獬的事情。甚至可以說,他大兒子中了舉人之後一直沒法再中進士,也是受他牽連。
到了後來,崇禎十五年之後,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閹黨,都有啟用,一個最有代表的,便是南京政通使,為此,孫之獬受到鼓勵,也曾去京師跑官過,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哪怕朝廷急需官員去當流官,甚至連舉人都派去了,可孫之獬卻一無所獲,包括他兒子也是。
方正化的推測,該是孫之獬對大明官場絕望了,才會舉家遷往海外,去定王封地當官了。臨走之前,設下了股票原始股的騙局,騙了一大筆錢,然後出海溜了。
至於上吊那人所說,這種去海外藩國之前,會偷雞摸狗,甚至殺人放火的事情,還真是比較普遍。
對於這樣的事情,涉及到了藩王,犯人還跑去了藩國,地方官府這邊也是無奈,更多的是選擇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寧人。
盡責一點的地方官府,會把本地準備去藩國的名單張貼出來,提醒當地百姓注意打交道。但是,防不勝防,雞鳴狗盜之事,最是常見了。
聽完方正化的稟告,朱慈烺考慮良久之後,除了寫在日記上之外,還特意寫了奏本,立刻發往京師。
------題外話------
新的一個月,求保底月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