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 國際捕快衙門(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子朱慈烺的奏章,自然是直接送到宮裡去,呈送到崇禎皇帝的案頭的。
當崇禎皇帝看到這份奏章的時候,朱慈烺不明白官宦世家的孫之獬一家為什麼要選擇舉家搬遷藩國去,他卻是明白的。
因為孫之獬一家的仕途,就是崇禎皇帝本人授意,絕了他們的念想的。
崇禎皇帝覺得,這還是自己仁慈,要不然,早弄死這個噁心的人了!
別人不知道孫之獬,但是崇禎皇帝因為有劉偉超的存在,自然就知道原本歷史上的大事,也就是這個孫之獬幹得好事!
滿清入關,孫之獬為了討好滿清,第一個剃髮易服,結果被漢官和滿官都不待見,便上疏提議讓朝廷之前頒佈的剃髮令加快執行。疏言:“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就是他的這份奏疏,掀起了華夏的腥風血雨,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死!
完全可以說,他讓當時有骨氣的漢人差不多死絕了!
雖然說,在崇禎皇帝的角度來說,他的這道奏疏有利於反清復明,但是,他的行為,並不是為了大明朝,而是一己之私,連祖宗都不要的。
這樣的一種人,不妨礙崇禎皇帝極度噁心他。
也是這樣的一種人,要跑藩國去之前,狠狠地禍害了當地百姓,或者說鄉紳,似乎也不是什麼意外之事。
崇禎皇帝看到朱慈烺這份奏章,一是因為犯事者是孫之獬這個“名人”,二是朱慈烺自己總結,這種在大明犯事後逃到藩國去的做法普遍,如果不加以限制,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多,對於大明律法是一種挑釁,不管是為民,還是為朝廷威嚴,都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大規模發生。
對此,崇禎皇帝還真得重視了起來。
不過有一點,他也有點奇怪的。
既然這種事情,這麼大規模的發生。雖然說,以偷雞摸狗,騙人錢財的事情發生,但是也不是沒有殺人放火這樣的大案,但是為何就沒見到底下報上來呢?
此時的崇禎皇帝,哪怕是兒子上的奏章,他心中有疑惑,也不會偏信,便傳旨廠衛,讓西廠和錦衣衛分別去調查。
一查之下,廠衛給出來的結果,和太子朱慈烺所奏大體上是符合的。
也就第一個藩王周王就藩呂宋的時候,這個情況還不明顯。從唐王開始,在大明國內觸犯律法的人,為了逃避官府問罪,就有逃去藩國當民了。
對於此事,崇禎皇帝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根據直覺,這種事情一如太子所說,確實是有問題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把藩王都封出去,是他定下的國策,如果藩王在國內招不到民眾隨其就藩,那藩國的治理便是一個大問題,也會影響藩王就藩海外的。
這是個問題!
萬事不決問劉偉超!
這是崇禎皇帝的習慣了,事情調查清楚之後,便向劉偉超發起了影片通訊。
當影片接通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把這個情況說了下,然後問劉偉超道:“你們後世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又是怎麼處理的?”
大明朝還真沒有先例可以參考,至少在以前,藩王可都是在國內的。大明的藩屬國,那也只是名義而已,和大明的直屬關係沒有那麼明顯。最為主要的是,在藩王封建海外之前,大明百姓和他國的流動性是非常少的,少到可以忽略的那種。
因此,有個把觸犯大明律法的,逃去了海外其他國家,甚至都不會上奏到皇帝面前。
當然了,如果對朝廷來說,罪行極大的話,那還是會追捕的。明朝這邊,就有過一個例子。
東南沿海的一個大海盜鬧得很兇,被朝廷水師擊敗,逃往了南洋,但是朝廷水師追了過去,最終把試圖跑到南洋去建立國家的海盜給滅了。
比較諷刺的是,這個大海盜是想打呂宋的,西班牙人都懾懾發抖,結果朝廷水師到了之後,是聯合了西班牙人一起滅了這個大海盜。要不然,南洋的歷史都會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