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雙方見面,就都以官職來說話。

不用說,科爾沁族是大清的鐵桿盟友,全力支援大清的決策。畢竟如今吳克善的親外甥可是大清小皇帝,最需要孃家這邊支援的。

因此,科爾沁族這邊,是忠實地執行大清之策,因為有一點很明白,以科爾沁族和大清的關係,大清是絕對不可能虧待科爾沁族的。

部族騎兵斥候,每日來往,把各種訊息送到尼堪面前。

某某部族遷移過來了,尼堪高興;某某部族逃了好多人去明國那邊了,尼堪憤怒;某某部族說合兵可以,但是要自己領本部人馬,尼堪生氣……

不過不管如何,這個尼堪也是有一定本事的,不管什麼情況發生,他在吳克善的協助下,最終都按照多爾袞的旨意,一邊進行了牧場整合,一邊也在整合各部族的軍隊。

這一日,他正在忙著的時候,忽然,就見到了吳克善興沖沖地走進了蒙古包,對他說道:“剛才探馬有訊息回報,已經核實歸化城那邊,明國正在大規模地開荒種田,並且漠北喀爾喀部族的人口,還有一部分瓦刺的人口,全都在那邊。如果能打下那邊,那就有非常大的收穫,也能沉重地打擊明國了!”

尼堪一聽,不由得又驚又喜。

驚得是,沒想到歸化城那邊竟然還有部分瓦刺人口,那豈不是說,瓦刺中的一些部族也如同漠北喀爾喀蒙古部族一樣,被明國給征服了?

大清這邊,還在期待著瓦刺和沙俄帝國能在西面捅明國一刀,可以減輕遼東這邊的壓力呢!

他喜的是,明國那邊顯然小瞧了大清的實力,竟然敢在關外大規模地開荒種田,並且還集結了那麼多的人口,真的是一大塊肥肉啊!

如果能集結重兵,一下打下歸化城那邊的話,就如同明軍能攻下大清北方糧食產地,絕對是致命的一擊。

這麼想著,他便連忙問吳克善道:“兵力方面,可有核實清楚了?”

“明國主力騎軍大概在兩萬左右。”吳克善聽了,連忙回答道,“其他敢歸順明軍的蒙古騎軍,大概在三萬左右吧?探馬抓到的人,說法不是很一致,但是大概上,應該這個數目就差不多了!”

尼堪一聽,心中頓時就估算開了,五萬騎軍的兵力,難怪明軍敢在關外這麼大規模的開荒種田!

這個兵力確實有點雄厚,但是,在尼堪看來,真正需要在意的是,還是明國本身的那兩萬騎軍,至於敢歸順的三萬多蒙古部族騎軍,戰力至少要打個折。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草原上打仗,和關內的攻城略地完全不同,就算兵力再多,如果不以攻佔為目的的話,絕對是大有可為的。

心中有了初步的打算,他便連忙和吳克善一起,再去找那些回來的探馬打聽詳細的軍情,很快,一個大膽的想法便有了。

不過,事關重大,草原這邊的戰事,又關係到關內的大戰,尼堪不敢擅自做主,便立刻趕赴盛京,親自面見攝政王稟告他的作戰方案。

多爾袞聽到尼堪的稟告之後,並沒有馬上決斷,還是有些猶豫。

因為在他看來,明國軍隊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哪怕只有兩萬騎軍才是明軍本部的也不行。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明國那邊,就算損失了五萬騎軍,他們龜縮一陣又能捲土重來;而大清這邊,要是損失了五萬騎軍,那東部草原就是不設防的區域,遼東側翼和後方都會變成前線,就很危險了。

戰之,贏,雖然能飽餐一頓,可要是敗,將讓大清非常被動。雖然按照尼堪的說法,勝率很大。但是多爾袞作為大清的掌權者,還是有些猶豫。

尼堪見他如此,便又向他奏道:“據那些俘虜的蒙古人所說,歸化城那邊,還有鐵牛,就是用鐵做的牛,比什麼蒸汽火車還要厲害的,明國國內都還沒用,就先用在歸化城那邊開荒種田了。如果我們能打下歸化城,說不定也能收穫這些戰利品!”

頓了頓,他又補充說道:“聽說,關內還要修那鐵路到歸化城,就是蒸汽火車那個。不過目前歸化城那邊,雖然言辭鑿鑿,但還沒見到,據說是關內先修,一直修到歸化城,說不定過了這幾個月,已經修到關外了!”

聽到他的這些話,多爾袞的眼睛一下睜大,臉上明顯露出了貪婪之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