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 底氣(第2/2頁)
章節報錯
以前他們雖然分屬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麾下,但是也曾有過交集。
田見秀聽了,便回答他道:“寧遠伯一向待人寬厚,軍紀嚴明,我是聽說過的。他這一次竟然採用這種手段,你要說有多意外的話,其實也沒有多意外的。”
李過聽到他們的對話,也發表自己的看法道:“其實,真要我說得話,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朝廷有錢了,有能力安置這麼多的牧民。要不然,就算心再好,也沒法如此做的。”
頓了頓,他馬上接著說道:“你們忘記了,在我們造反之初,當時的三邊總督楊鶴吧,基本上就是想招安我們的。當時,招安了之後,又沒有錢糧安置,結果不就重新造反了。這草原上的人也是一樣,就算他們歸順了,但是如果到時候還沒法安置他們,他們要挨餓受凍的話,最終肯定也是會造反的。”
聽到這話,高一功他們都是深有感觸。
想當年,朝廷對於招安的人無力安排,那個洪承疇就開始屠殺被招安的人,因此得了個外號“洪剃頭”。
想著以前,再看當下,他們幾個人對於大明的改變,真得是有點難以想象。
如今的大明,幾乎是一年一個樣地在變化。
各地的生氣勃勃,還有繁華景象,在幾年前真得是難以想象!
特別是蒸汽火車,在大明的大江南北都開始修建。各地的物資,透過鐵路互通有無,極大地減少了路上的消耗。
不說別的,光是歸化城這邊,就聽說要修建鐵路,到時候,關內關外互通,也就更方便了。
原本屬於蒙古人的河套平原,朝廷也已經定下策略,要大規模地開荒種田,要讓這裡成為真正的塞上江南!
這要換在以前的話,同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李來亨的年紀還小,對於他們說得這些,感受要淺了一些,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是集中在另外一個方面,只聽他欣喜地說道:“等到回去之後,給新來的這些換裝,就等於是朝廷多了五六萬精銳騎軍了,皇帝肯定開心,這一次,我們肯定都是立下大功了。”
聽到這話,眾人不約而同地笑了。
這些蒙古族的普通牧民,天生就會騎馬射箭,他們唯一缺的,是作戰的勇氣和精良的裝備。
如今朝廷有錢了,制式盔甲軍械絕對有多,換裝不是問題。而有了儘量的裝備,加上賞罰分明的話,作戰的勇氣自然也就有了。
李過和高一功他們想到的,還不止這一點。
這一次的漠北之戰,等於一下解決了河套北方的隱患,一口氣解決了漠北三族,又極大地充實了河套平原的人口,這可不是單純殺敵能帶來的好處。
就算瓦刺和沙俄帝國聯合起來了,大明都不用調動其他人馬,光是現有的邊軍,加上河套這邊的新增兵力,就足以對付了。
更不用說,漠北三族,在明軍的奇襲之下,旦夕之間就毀滅,對別的蒙古族的震懾,更是還有後續的一連串影響。
這一次的漠北之戰,雖然抵不過當年驃騎將軍封狼居胥的威名,可實際能達到的效果,其實也不算低的。
這一戰,讓李定國的名聲,絕對在草原上是個傳奇的存在了。
想到這個,李過和高一功他們,一個個也都是歡喜,因為他們也有幸參與在這一戰中了。
…………………………
再說歸化城這邊,遊騎碰到了南下的札薩克圖汗部人馬之後,立刻飛騎稟告歸化城守將賀人龍。
賀人龍聽說這些牧民是李定國安排南下,而李定國還帶著他們的家小再漠北打仗,又見到了李定國開出來的軍屬證明之後,親眼見到了大規模南下的這些蒙古人,便不敢怠慢,立刻飛馬稟告延綏巡撫和宣大總督,急求支援。
事先的時候,可沒想到歸化城這邊會增加這麼多的人口的。
延綏巡撫和宣大總督一聽到訊息,也不敢怠慢,立刻派出隊伍往草原送糧草物資。原本以為地廣人稀的河套平原,一下增加了那麼多的人口,他們自然是很高興的。
結果沒想到,過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又遇到了土謝圖汗部的人口南下。
這一下,就算是延綏巡撫和宣大總督都震驚了,歸化城短時間內安置不了那麼多,往草原輸送物資又會耗掉很多糧食,紛紛上奏,請求關內安置新歸順牧民,渡過這個冬天再說。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