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時候的想法,其實更多的是保住遼東,保住大清不被明國消滅。因此,能聯合倭國,奪得明國黃河以北的話,那都是意外之喜了。

但是,也不能確保,萬一真得如同他們計劃那樣順利的話,等他拿到了黃河以北之後,是不是就會想著黃河以南了。

當然,這些都還是沒譜的事情,空口白話先說出去,誘惑倭國結盟,才是頭等大事。

洪承疇聽到多爾袞贊同他的這個長期之策,並沒有多少欣喜之色,而是嚴肅地說道:“殿下,此乃奴才之謀劃。但是有一點,奴才對倭國的近況和細況並不瞭解,並不敢保證倭國一定會和大清結盟!”

多爾袞聽了,也立刻就冷靜了下來。

他明白洪承疇的擔心,倭國和明國的戰事,畢竟過去了那麼多年,原先那個有為的倭王也已經病死,還被篡位,到底如今怎麼樣,還真不好說!

這麼想著,他皺著眉頭,低頭沉思了起來。

洪承疇見了,不敢打擾他,就只能是靜靜地等待。

至於圖爾格,對於這些事情,他壓根就插不上話,因此就只能是個旁聽者而已。

多爾袞想想洪承疇所說得短期、中期和長期策略,再想想圖爾格帶回的關內訊息,感覺到壓力山大。

過了好久之後,他抬起頭來,看著洪承疇,懇切地說道:“大清要想立足於不敗之地,和倭國的聯合是最好不過的。可和倭國之聯合,想來也是大不易。加上路途遙遠,如果前去溝通聯合,本王去是最好不過的。但是,本王又離不開遼東。以先生之見,如若本王委派禮親王前去,先生跟隨,隨機應變,可有把握說動倭國?”

很顯然,多爾袞該是下定了決心的。

洪承疇聽了,稍微猶豫了一會,然後才回答道:“殿下,奴才對如今之倭國並無瞭解。不過合縱連橫,無外乎威逼利誘而已。奴才為大清之未來,願意一試。”

既為大清之未來,也為他自己的前途。大清滅,他則要被明國千刀萬剮,逃都沒地方再逃,因此,就只能出死力了。

多爾袞見洪承疇沒有承諾一定可以,心中也能理解,並且為洪承疇的實事求是更是感到他做事穩妥。

因此,這麼想了一會,他便對洪承疇說道:“那此事等本王和禮親王等人商議之後,便再做決定!”

就算他如今不是攝政王,而是真正的大清皇帝,對於這麼重大的事情,也不可能一個人乾坤獨斷。

對此,洪承疇很是瞭解,不會說什麼,也不敢說什麼。

隨後,拋開了戰略層面的討論,多爾袞又向洪承疇探討起具體的戰術層面的事情。洪承疇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代善已經回來了,他們兩人都還沒討論完。

等到傍晚時分,多爾袞和洪承疇的討論才算是告一段落,然後,多爾袞殷勤地吩咐洪承疇回去好好休息,保重好身體,一副劉備對諸葛亮的模樣,親自送走了洪承疇。

等他回到崇政殿之後,代善便帶著一點好奇問道:“他是有什麼好主意?”

從多爾袞對洪承疇的態度上,他感覺出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