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黃宗羲、我的理想國度(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大明時代週刊出現之後,也對李自成這些叛軍進行了報道,今天攻佔了那座城,明天那座都城又被二曹拿下。
一般的百姓覺得朝廷還是做了事兒的。
可是黃宗羲看得出來,朝廷似乎是有意而為之。
所以他寫了一篇報道,在寫完李自成在雲南之地的現狀之後,就加了自己對於叛軍的理解。
大明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的叛軍,還是八大王。
其根本原因,一個是陝西之地的連年大旱,這算得上是天災,是人不可抵抗的。
第二個原因便是人,陝西之地連年大旱,如何朝廷賑災及時,並且能夠公正,保障每一個人的生存,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而之所以出現了。
就是因為陝西之地當初的官府的那些官員無作為,他們不僅無作為,還把賑災的錢財以及糧食都佔為己有。
這便是人為因素。
除此之外,也是因為在叛軍之中,有人有了野心,在野心地驅使之下,這些個八大王就直接愚弄百姓,揭竿而起。
如果大明能夠早一些提出大明時代週刊,早一些廢了東廠和錦衣衛,早一些建立御史臺,早一些清除那些個貪、官、汙、吏,也就不會出現陝西之亂,不會出現李自成這些叛軍了。
黃宗羲的分析以及看法,其實也非常高,卻也正是因為太高了,沒有考慮全面。
貪墨之事,是不可能完全杜絕。
就像是顧炎武一樣,覺得只要是監管得力,大明就不會出現貪墨之事。
可是如何能夠做到監管得力?
他們兩人也沒有給出答案。
或許,他們正在找。
江楓覺得這兩個人進入大明時代週刊,倒是很可以。
崇禎皇帝帶著一份大明時代週刊來了國師府,見到江楓剛剛看完,便徑直坐了下來。
“國師可曾看完了這一版的大明時代週刊?”崇禎皇帝問道。
江楓回道:“看了,你想要說的是顧炎武和黃宗羲吧?”
崇禎皇帝現在對有才之人那是非常地渴望。
己巳之戰因為江楓的出現而產生了改變,皇太極被炸死了,韃子直接撤兵了。
而大明似乎也在慢慢地變好,朝堂之上的幾個溜鬚拍馬的大臣也被清除了。
崇禎皇帝還沒有完全養成他那種多疑的性格,也沒有成為一個誰都不相信,還想著讓別人背鍋,並且還非常小氣。
有著江楓在,崇禎皇帝開始慢慢地相信孫承宗、袁崇煥、滿桂、秦良玉、孫傳庭、洪承疇等大臣。
也不在讓這些個大臣去背黑鍋,該如何,那邊如何。
更不會小氣。
因為曹化淳和鄭芝龍每一次獻上來的錢財,再加上沒了錦衣衛和東廠,也裁剪了驛站等內耗。
國庫也開始充盈起來。
他也能夠吃上一口肉了。
一個不一樣的環境,的確可以改變一個人。
崇禎皇帝便是如此。
“是啊,此二人是賢才啊,他們發表的意見感覺對治理大明有著很大的幫助。
我想要破格提拔他們,不知道國師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