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那些材料,看起來當真是比四書五經還要好看,描寫了一些風土人情,還有一些文章寫得感覺已經算得上是絕世無雙了。

等他們欣賞完了,時間已經過去了一般。

最後連文賦都未能寫完。

顧炎武,字寧人,算得上是大明時期的一位神童,從小就聰慧,喜好讀書。

而顧炎武的母親王氏,更是從小以嶽武穆、文天祥等名人的故事來教導顧炎武。

“再看看吧,我也看過今年的考題了,這般改變,的確可以挑選出來一些人才。

想來也是出自於國師之手,以前的那種科舉考試,的確是沒有存在的必要。

讀死書不如不讀書,以四書五經考取的功名,又有多少是當真真才實學?”

說吧又想到了陳良謨,此人就是科舉改變之前考取了進士功名,成為了現在的御史臺。

又連忙說道:“當然,我說的是有一些人,士亮兄可不要在意。”

陳良謨說道:“我要是在意,也就不會坐在這裡和你說話了,你的心性我豈能不瞭解?

只是可惜了你的才能,如今這御史臺正是缺少人手的時候,以你之才,成為一省之御史大夫,完全沒問題。”

顧炎武卻搖搖頭,說道:“我還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還想要看一看這個大明天下,瞭解一下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

我認為科舉以後肯定會向著這方面慢慢地延伸,大明需要的不再是苦讀四書五經的學士,而是全才。”

陳良謨帶著一些嘆息地說道:“唉,既然你這般想,那就再等等也不是不可,你還很年輕,而且,趁著這個機會多去看看,遊歷大明山川,也可提升見識。

我期待你遊歷歸來,進入御史臺,懲處大明的貪、官、汙、吏,保一方百姓之安危。”

顧炎武點點頭。

而除此之外,江南四大才子,也開始積極研究現在的科舉考試內容。

以前他們也參加過,可惜並未考取。

而如今,他們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大明的科舉考試改變了。

他們不再去費盡心思理解四書五經,也不需要什麼關係,只需要考取一個高分,然後透過面試便可。

憑藉他們江南四大才子的名聲,想來應該不難。

只要是能夠進入官府,成為一個官員,進入朝堂,那是遲早的事情。

科舉考試的改變,也算是間接改變了大明的整個官署制度。

因為更多的人才被慢慢地啟用,在大浪淘沙之下,肯定會有一些有能力的官員被留下。

而不是以前那種,考取了功名,靠著人脈關係,以及東林黨的這個身份,成為朝堂上的官員。

如今的朝堂,所謂的黨爭已經很少了。

東林黨中的各個行省之間的爭鬥已經不復存在了,因為朝堂之上的六部九卿已經開始自下而上形成了制度,他們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事情,那有什麼心思去爭鬥。

而且,所為的各個行省之間的爭鬥徹底不存在的原因,也是因為朝堂之上,官員治理之地和他們出身之地交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