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據理力爭。

江楓肯定能夠說很多。

然而有一些事情,和這些大臣說了,那就是驚駭世俗了。

知道的太多,對他們也沒好處。

“說得好!”

李二陛下聽之,也覺得非常有道理。

細想之下,也開始悔悟起來。

自己只是看到了現在的繁華大唐,卻未曾考慮未來的大唐。

長孫無忌卻躬身施禮,說道:“受教了。”

回到自己的位置,開始思索,自己提出來的國策,再結合國師所言,想出一個能夠解決現在的大唐軍隊的問題。

江楓點點頭,對長孫無忌說道:“長孫相公的提議雖然是錯的,卻也指出來,現在的大唐大軍,的確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了弊病。

我不支援削減軍隊計程車兵,卻也有著一些解決方法,不過,大家可以再想想,實在是想不出來,我再提出來吧。”

李二陛下卻有一些急不可耐了。

然而看到了江楓那淡定的神色,想著自己早晚就會知道這個提議,還是忍一忍。

壓下了心中的好奇之後,就聽到江楓繼續說道:“對於置辦儒學,改革科舉考試,臣也覺得,此法並不利於大唐的長治久安。”

這一下子,所有的大臣幾乎都明白了。

自己這些人的提議,怕是沒有一個是符合國師的想法的。

“還請國師指點。”

房玄齡早就看開了。

他在這一次提議的時候,就找過杜如晦。

然而杜如晦似乎早已經預料到了這一次的結果,用他的話說,國師高瞻遠矚,所站的位置,比我們高了不知道多少。

至於原因。

大唐也只有三個人知道。

這三個人,就是當初流落荒島的大唐皇帝李二陛下、長孫無忌和杜如晦了。

“儒學的確於治國有益,然則,如今的大唐早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漢。

現在的大唐正在快速的發展,我們已經有了很多新的事物,比如,我們有了溫室種植技術,可以在冬天種出來綠色的蔬菜。

我們還有腳踏車、四輪車,不用牛馬,僅僅是人力,就可以快速行走。

以前坐地日行千里,可能我們不管如何都達不到,然而,現在坐上腳踏車,就能夠一天走幾百裡,還是可以的吧。

大唐就出現了這樣一個人,單單靠著腳踏車,從襄城到了江夏,用的時間,比戰馬還要快。

請問,這樣的發展,是如何來的呢?

僅僅是讀了儒學,就可以打造出來這些事物嗎?

雖然這裡面有著我的提議,然而如果沒有能工巧匠,能夠打造出來精美的腳踏車?

科舉考試,選拔的是人才,不是書呆子,僅僅是四書五經,難以讓這些個學子,掌握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