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第一個便是火候,火候大了,用之過猛,自然不行,這一點,可以直接看前朝的皇帝楊廣。

征夫百萬修建長城、馳道、運河,然後又是連年多行兵事,最後一個三徵高麗,幾乎耗光了大隋的史雲。

這就是火候太大了。楊廣有一些急功近利,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打造一個非常強大的大隋,這一點沒有錯。

可是,當中原之地的男丁都成了苦力,誰能來耕種,靠老弱病殘等人嗎?

如果沒有兵事,可以說,十幾年的時間,還是會出現各種謀亂之事。

因為百姓們沒了活路啊!”

李二陛下認真地點了點頭,確實,這樣一解釋就瞭然了。

他李家就是推翻了楊廣的統治,從而爭霸天下,建立了現在的大唐,對於當年的那種紛爭,他可謂是深有體會。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部分乃是因為楊廣觸動了門閥的利益,造成了他們這些人直接自立,最終推翻了楊廣。

對於這一點,長孫無忌心中也清楚,但是門閥的力量,還真的不如那些百姓。

因為他們當初就算是擁有著門閥的支援,可是卻也要得民心,要以萬民的力量來爭霸天下。

誰深的民心,擁護者也就越來越多。

擁護的百姓多了,也就有了大軍,有了人,有了糧食,有了實力。

當年的爭霸,說到底,其實也是對於人的爭奪。

這有好比聖人之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第二個意思,其實也就像是這烤肉串,我們要用上好的肉,才能烤出美味,不僅如此,還需要這些作料。

這個比喻聽起來有一些大不韙,但是卻也更能讓我們理解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聖人之言。

要想吃到美味,香料是必不可少,也就是說,治國理政不僅需要一個聖明的帝王,還需要很多很多良臣輔佐。”

對於這一點,李二陛下和長孫無忌也是贊同的。

李承乾自然也深深地記下來了,因為他乃是大唐儲君,將來,也可能會登上那個位子。

如果治國理政對於他而言,也是必學的一課。

“我當初提出的五年計劃,其實就是火候。根據大唐的實際情況制定我們的目標,然後按照這個目標開始做事,就不會出現火候大,或者是火候小的問題。

而君明臣良於現在的大唐而言,也的確是這般。

陛下乃是可比秦皇漢武的千古一帝,而朝堂之上的諸公,現在也是良臣居多。

所以大唐才會越來越繁華,以後將會更加繁華。”

李二陛下開心地捋了捋自己的鬍鬚,看著不遠處,長孫皇后抱著江奕、小兕子帶著江軒、長樂公主和鄭麗婉帶著其他幾位公主放著風箏、好一片祥和。

這心中,就像是吃了蜜一樣。

誰不喜歡被人誇獎,特別是被國師江楓的認可。

對於李二陛下來說,這才是真正的稱讚。

李承乾吃完烤串,自覺不能讓國師繼續勞累,就站起來主動學習烤串。

“國師,第三個意思,又是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