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楓沒有去管朱慈烺那幼小的身軀、顫抖的雙手,而是對崇禎皇帝問道。

崇禎皇帝想了一下,說道:“距離國師當年所言的盛世,還是差了很多很多。

我記得你當年說過,真正的盛世,應該是那種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大明境內所有之地都能夠安居樂業、天下萬民都能夠吃飽穿暖,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工作,為大明、為他們的那個家而奮鬥。

大明的境內會有很多很多的工廠,養活著很多很多的工人,也能夠生產出來很多很多的物品,讓整個大陸都可以用到大明的貨物。

從而賺取很多很多的錢財,積累很多很多的金幣和銀幣,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

這番話,崇禎皇帝明顯是說給朱慈烺聽的。

朱慈烺也是很認真很認真地聽著,他也從未知道,自己的父皇和國師會講述這些。

“是啊,真正的大國的確是我們當初說的那樣,但是現在的大明,想要實現那樣的目標,可能還要很長很長一段的時間,也有很長很長一段路要走。

可能僅僅是一代人,都完不成,需要幾代人的奮鬥,才能夠完成這個目標。”

江楓直接就指出了現在的大明存在的問題,說道:“就像是現在,六部之官署、御史臺、都察院等等都能夠自上而下或者是自下而上的管理。

看起來非常合理,然而時間久了,這種合理也會變成一些官員懶政的手段。

什麼事情都是交給下面的人去做,而下面的下面,就最後到了地方上。

然而地方上的官員真的能夠做好嗎?”

崇禎皇帝想了想,搖了搖頭,這些年,他已經接到了很多地方上的官員,在最後直接被查出的訊息了。

“地方上的官員不能很好地管理,更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擔責下來。

所以這就需要再分化地方上的官員的職責,減輕他們的任務,才能夠讓他們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可以不做什麼。”

現在這種自上而下的制度,在最開始試行的很好。

可是到了一定的期限,弊端也就出來了。

正所謂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

當朝廷頒佈了什麼政務之後,就會一層一層地下發,最後到了地方上的官員手中。

那就要靠他們自己去執行。

他們要是做不到,自然會有御史臺的人前來問責。

“如何細化?”崇禎皇帝問道。

江楓悠悠地回道:“大明有一個非常好的制度,叫做三司會審,也就是御史臺負責調查官員,大理寺負責拿人,刑部負責定罪。

也就是各司其職,每個官署都有著明確的責任,有著明確的分工。

在地方上,其實也可以實行,刑部直接掌管犯罪之案,大理寺負責拿人,六部的分局也可以在地方上運轉起來。

這就需要縣丞、郡丞、總督放權,也需要御史臺和都察院的監督。”

……

江楓和崇禎皇帝兩個人對大明的現在進行剖析,說了很多很多。

而朱慈烺也在認真地聽著。

他覺得這比以前的讀書識字還要有興趣,也喜歡聽取這樣的內容。

就像是聽故事一樣。

和崇禎皇帝交談了幾天,朱慈烺也學到了很多,崇禎皇帝自己也明白了很多。

在這之後,江楓則是帶著朱慈烺去了工部、刑部、戶部等等地方。

對於國師的到來,對於國師帶著太子親自來檢視,這些官員一個一個都是小心翼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