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汴京嗎,怎麼如此蕭條。”

距離汴京外城已經不足五里,盛長槐已經發現了和之前他走的時候,汴京最大的不同。

正如盛長槐所說,他們現在到的這個地方,本應該是汴京京郊最大的市場,但是給盛長槐的感覺就是蕭條,人不僅比之前少,而且百姓臉上的神色,也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

得知盛長槐回京,專門出城十里迎接的沉括嘆了一口氣,他這幾個月一直在京城,對於京中的變化自然是一清二楚。

“大人,若不是您在西北這場大捷緩解了百姓的憂慮,若是前段時間你回來,情況比這還要糟糕。除了南疆,西北和河東河北同時開戰,尤其是前段時間戰事不順,朝中百官憂心忡忡,以致民間謠言四起,說什麼的都有。”

按照沉括的說法,大宋三面開戰,猶如回到當初官家登基之初,大宋風雨飄搖之時,甚至於比那時候還要糟糕。彼時邊疆雖然不穩,但實際上西夏和北遼僅僅是趁著大宋內部動盪,趁火打劫而已,當時的河北河東的宋軍又是守城,戰損其實並不算大,西北那邊壓力也沒那麼大。

但是現在不同,哪怕是西北,也比當初的損失要大了許多,況且民間也是有能看清局勢的,在不知道西北詳情的情況下,只知道西北兵力不足,恐有喪失國土的風險。

更不用說在河東,因為魏國公的失誤,導致河東戰線損失慘重,不得不啟用老將韓國公緊急率軍支援。

哪怕是明面上佔了便宜,佔據燕雲三州的河北路,一度也曾危機重重。

而且,這場由大宋挑起來的戰爭,北遼那邊恐怕不會輕易罷手。可以這麼說,三面作戰的大宋,無論是那方面在有特別大的失利,都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每逢大戰起,必然是謠言四起之時,哪怕沒有西夏和遼國的探子在汴京攪風攪雨,大宋內部也會出現混亂。

由於汴京和各州廂軍和禁軍被調往前線支援,最明顯的就是山賊土匪比以前更加活躍了,汴京這邊雖然土匪山賊較少,但街上的地痞流氓也趁著這段時間欺行霸市,這也是市場變的蕭條的原因。

至於大宋百姓臉上的憂慮,那自然是因為謠言的原因,百姓們不懂什麼全域性戰略,自然是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這段時間傳的最廣的謠言就是,如果河東河北一旦失守,遼國必然會入侵到大宋腹地,到那個時候,連汴京這個堂堂大宋都城也沒有那麼安全了。

這個謠言其實也並非沒有根據,現在宋遼邊境,所謂的木長城和水長城作用沒有想象中那麼大,若是大宋河東失守,遼國鐵騎一旦突破前沿州府,河東路一馬平川,短短數日,遼國鐵騎便可兵臨汴京城下。

聽到這裡,盛長槐突然想起來,造成這一切估計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科舉。

是的,大宋官家利用科舉做局,麻痺了遼國的探子,確實是在一開讓顧廷燁打了遼國一個措手不及,這也是從開戰至今,河北路一直都是佔便宜一方的原因。

河北路戰局,看似兵力不足,實際上顧廷燁穩站穩打,向京中求援只不過是為了鞏固開局的勝利果實。

但是成也科舉,敗也科舉,在關鍵的時刻,大宋皇帝又犯了湖塗。

大宋皇帝對顧廷燁的行動報以厚望,再加上和北遼開戰之後,朝中需要在後勤上對前線進行各種排程,事務繁忙。

但是哪怕事情再多,也不應該將殿試延期,可能是前線的戰報一日未到,大宋皇帝心裡就一直放不下心來。今年的殿試,比之以往延期了十天舉行。

要知道,從大宋開國至今,除了逆王謀反,導致科舉不能順利舉行之外,還從來沒有過科舉延期的舉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大宋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他這一個改變,竟然是導致汴京局勢動盪的起因。

所有的謠言,就是從殿試延期之後開始流傳的,甚至早於西夏和吐蕃聯合入侵秦風路。等到大宋三面開戰,更是加深了謠言的真實性,所以堂堂大宋都城汴京,遠離戰亂的東京才會有如今的蕭條場景。

“存中不必憂慮,如今西北戰事已定,永興軍便可以騰出手來支援河東,過不了多久,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要結束了。”

沉括聽到盛長槐這麼說,臉上也是漏出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剛才在路上的時候,盛長槐已經給他分析了現在的局勢。

大宋看似三面開戰,河北那邊雖然汴京謠言傳的很厲害,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由於援軍的到來,緩解了顧廷燁兵力不足的困境,山前七洲中的三州之地,已經有足夠的實力鞏固戰果。

西北那邊戰事平定,西夏損失慘重,為了避免大宋趁火打劫,永興軍路的西夏軍隊已經撤離汴京,將部分兵力緊急調到靠近秦風路州府鞏固防守,已經沒有實力在入侵大宋。

三面開戰,最危急的便是河東,有了永興軍的援手,河東便可以穩固。

遼國不可能無休止的和大宋打下去,畢竟他們北邊部族的反叛還沒有平息,燕雲十六州失去三州之地,對於遼國來說無傷大雅,最重要的十三州還在他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