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完,老太太連忙叫莊曉蝶叫人把飯菜都撤了,就在大廳裡面擺香案,盛長槐這個院子和普通人家比起來確實是大的,但是若是要接旨,合適的地方也就正房這個大廳裡面。
“老太太不用那麼麻煩,太后娘娘說了,文昌伯就跟她的子侄一樣,不用那麼外道,不算什麼正兒八經的懿旨,太后就是派老奴給文昌伯帶個口諭,送點恩賞過來。”
傳旨的內官果然是和上次的一模一樣,盛長槐前幾日小宮女被接走的時候才知道,這竟是太后身邊最得力,也是最信任的朱內官,能把他派來,看來太后對自己真是愛護到了極致,就像朱內官所說,太后這是把他當做了子侄輩。
和原來的歷史不同,當今太后雖然還是姓曹,他的弟弟也還是大名鼎鼎的八仙之一曹國舅,但是比之原來的歷史時空,曹家先祖在太祖那一代損失慘重,傳承到太后這一代,僅有她和曹國舅兩人是嫡系的,曹國舅沉迷於煉丹修道,在太后的威逼之下,年過五十才娶了個女子,總算給曹家留了後,現在才
八九歲,和楊憐兒大不了多少,旁支的又均不成器,也就是姻親還算得力。
朱內官是最懂太后的,她是真喜歡這個年紀輕輕就文武雙全的後輩,自己不過就多了一句嘴,說什麼盛長槐的宅子有點小,不像個伯爵府,太后就匆匆把他派過來了。
“太后娘娘說,文昌伯於她有救命之恩,一直不知道賞點什麼好,得知文昌伯現在就住在這個小宅子裡,正好邕王一家的宅院田產已經被宗人府回收造冊,他有個別院剛剛修好,還沒住進去,太后娘娘就做主賞賜給文昌伯了。”
這就涉及到一個冷門的常識了,本朝世襲罔替的爵位,在封爵的時候會有宗人府登記造冊,工部派人選址營造宅邸,有些近臣會直接賞賜現成的宅邸,盛長槐因爵位並非世襲罔替的,一般這種情況,也會特地加恩賞賜宅邸,趙宗全沒處理過這種事情,倒也不是捨不得一所宅子,這段時間光罷爵去官,抄家滅族家產沒入皇室的公侯伯就有七八個,不缺一所宅子賞賜給盛長槐,純粹就是不懂這些,盛長槐的賞賜又是他一手包辦的,沒和韓章韓大相公商量導致。
朱內官久經風雨,也是特意提醒太后,盛長槐這所宅子作為伯爵府邸就有些寒酸了,積英巷那邊的宅子倒還差不多,但盛長槐畢竟已經分家而出了,估計盛紘倒是不在意,反而希望盛長槐回去呢,哪怕是把宅子分給盛長槐一大半呢。
現在的盛紘,可算是腸子都悔青了,當初盛長槐分家的時候,他哪裡能知道,盛長槐能有今天,以他對盛長槐的瞭解,盛長槐現在別看爵位不是世襲罔替,但若有機會,肯定要往戰場上走一遭,不用立下什麼驚世大功,一場勝仗就可以把爵位專為世襲。
本朝爵位難得,但若是踏入這個門檻,不世襲的爵位轉為世襲,到不是那麼難了,有個全武當初平息西北民變的功勞就足夠了,盛長槐現在才不到二十歲,有大把的時候去努力,世爵要上封三代,如果盛長槐沒過繼出去,到時候他盛紘至少也是個三品的伯爵的,只是沒有俸祿職權而已,這種事情可是有先例的。
“文昌伯,那棟宅子本來是邕王準備在登基之後賞賜給最愛的六子作為王府的,裡面的有些違制的地方,尚需要工部官員進行改造,您也不必著急,太后娘娘說了,等在過兩個月,汴京宴樂放開,您正好在裡面辦個喬遷之宴,這次因國喪的緣故,您這個封爵的答謝宴沒法辦,正好到時候一起辦了,到時候就由曹國舅替她到府祝賀。”
盛長槐這才知道太后究竟賞賜了他一個什麼樣的宅子,邕王六子是邕王最愛的兒子,長個最像邕王,又是邕王諸子中最成器的,更重要的還是邕王妃所出,要不是因為不是長子,若是邕王上位,太子之位非他莫屬。
為了補償這個兒子,邕王在儲位明朗之後就開始以修建王府別院的名義修繕宅子,若說拿什麼能比,估計也就是前世盛長槐看電視劇裡面的榮寧兩府和大觀園加起來差不多,不像是南方園林以精緻著稱,這所宅子兼顧了北方和南方的特色,裡面亭臺閣樓,湖泊河流一應俱全,這也是為何盛長槐搬進去需要兩個月之後的原因,裡面的建築均已親王品級制定,恐怕太后已經給工部下了懿旨,要不然,兩個月時間哪裡足夠,工部這會子恐怕要派人加班加點了。
“太貴重了吧,朱內官,還是替長槐謝過太后好意,這棟宅子聽說官家不是準備賞賜給舒國公嗎,那畢竟是官家的長兄,雖未封王,與王爵無異,長槐愧不敢受。”
舒國公乃是趙宗全親生父親的嫡長子,官家生父在登基大典上已經被追封為舒王,其長子趙宗瀾因不是皇子,所以被封為舒國公。
“文昌伯放心吧,太后已經知會過官家了,官家也答應了,至於舒國公那邊,邕王府不是現成的嗎,那可是正經八百的王府,舒國公不知樂成啥樣了,太后還主動提出,特許舒國公使用親王一應器物,不算僭越違制,在怎麼說,他也是舒王長子,官家也覺得太后此舉甚是深明大義,對太后感恩載德了半天呢。”
這倒也是實話,邕王府經過兩代經營,自然比兩年時間修建的別院要好太多,要不是因為潛邸意義非凡,只能賞賜給儲君,邕王也沒必要給最愛的兒子重新修建一所別院。
“太后待長槐如子侄,長槐萬死難以為報,既如此,長槐就謝過太后好意了。”
聽到盛長槐這樣說,朱內官臉上也露出了一副欣慰的笑容,在他看來,盛長槐應當如此,他還沒見過太后對哪個臣子如此厚愛呢,盛長槐救了太后一命,在太后身邊的人看來,在怎麼賞賜都不為過,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權利富貴和太后繫結,更是他們對太后的一片忠心,誰忠於太后,就是他們自己人,所以兩次來盛長槐這邊,都拒絕了盛長槐例行奉上的銀票,他一個太后身邊的內官,不缺人孝敬,在者說了,朱內官也不是愛財之人,能得到太后的看重和信任,甚至官家都頗為倚重的人物,又豈能是普通的內官那樣,因身體殘疾,只能偏愛一些黃白之物。
“老太太,太后說了,盛家的幾個出息的孩子,聽說都是您教匯出來的,若是有時間可以到宮裡去做做,她雖然沒有孩子,但也有子侄,到時候她還想向您取取經呢。”
既是自己人,朱內官說起話來也不見外,一臉笑容的給盛老太太說道,盛家人這才明白,盛長槐到底在太后那裡有多大分量,老太太小時候倒是經常進宮,嫁入盛家以後,就算老太爺在世,也是沒進過宮的,現在太后竟然主動給了老太太隨時進宮的權利,這樣的榮耀,可都是朝廷重臣和親近勳貴女眷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