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伯,繞過小的這次吧,下次不敢了,您大人有大量,小的也是害怕您因廂軍通判大人的事情遷怒小的,您也看到了,小的能管住的,也就那幾十個心腹,其他廂軍營計程車兵都不怎麼聽我的。”

蜀州知州衙門,順利解決無生老母顯聖事件的盛長槐,冷冷的盯著被五花大綁的張清,看著他在那裡表演。

張清到現在還以為盛長槐是因為廂軍私放通判的事情被盛長槐下令抓捕,是嗎,當然不是,抓捕張清,是因為其他事情,盛長槐又不是傻,張清說的,雖然有為自己開脫的原因,但對廂軍營的掌控力不大確實屬於實情,至少五個都頭裡面,就有3個是聽命於知州和通判。

還是那句話,大宋以文馭武,知州又是蜀州一把手,通判也有轉運使支援,該聽誰的,不該聽誰的,下面計程車兵不知道,到都頭這個級別,心裡還是有底的,至於聽命於張清的兩個都頭,一個死了,一個和張清一樣,被五花大綁的綁在下面。

“伯爺,別生那麼大的氣,讓人把他壓入大牢吧,等白蓮教的事情結束,是殺是剮,自然由伯爺做主,現在蜀州亂局未定,剩下的廂軍裡面,通判又帶走了三百人,要是現在殺了他,蜀州文武之中官職最高的,一死一逃,恐怕會有大亂子。”

方天化一臉為盛長槐考慮的模樣,意正言辭的給盛長槐建議道。

在盛長槐帶著禁軍回到蜀州城的時候,馬上就得到了訊息,蜀州通判裘正匆匆回返蜀州,卻沒有進城,直接去了廂軍營,讓留守的三個都頭點了信得過的三百餘人,護送他匆匆離開,聽留下來計程車兵說是往成都府的方向而去,走的時候留下話,說什麼要去找轉運使為自己做主。

“怕什麼,轉運使現在恐怕也不在成都府吧,等本伯爺解決蜀州之事,執天子劍去府城,我看誰敢攔我,什麼去找轉運使做主,我看是戴罪潛逃吧,本來我只是炸一炸他,沒想到還真是,在廂軍裡有這樣的影響力,殺死知州的遺屬也不算什麼難事。”

按照盛長槐的說法,在廂軍重重保護之下,能夠殺死蜀州知州遺屬的,一定是足夠的許可權進出知州宅邸,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除了廂軍指揮使張清之外,也就只有能夠命令廂軍三個都的通判裘正了。

而根據現有的證人證言表明,出事那晚,張清夜宿青樓,和蜀州最有名的花魁春風一度,剛入夜的時候還和蜀州同樣喜歡這個花魁的一個讀書人起了爭執,也是蜀州除了知州之死,白蓮之亂之外另一個大新聞。

無他,被張清以指揮使的名義強行侮辱的那名讀書人,寫了各種詩詞文章諷刺張清,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說張清癩蛤蟆吃了天鵝肉,花魁一朵鮮花插到了張清這個牛糞上,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

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那晚守護知州宅邸的,就是三個通判能指揮的動的三個都頭之一,另外兩個,一個守護通判宅邸,一個是作為換班的,作案動機,作案條件一個不缺,通判裘正除了守護他的都頭外,恐怕沒人知道他那晚的行蹤。

“哈哈哈,本伯爺十二歲殺人,十八歲因功封爵,哪個人見了本通判不豎一個大拇指,汴京文壇更是舉足輕重,張清算什麼東西,也敢威脅本伯爺,把他壓入大牢,未免太便宜他了,正好這知州府有個密室,將他關進去,小黑屋關禁閉,長生,你不是沒聽說過吧。”

2k

是的,穿越者前輩,後周留侯,將後世的關禁閉引入了大宋,已經成為軍隊中體罰犯事士兵的一個最有效的手段,蜀州廂軍也有類似的懲罰專案,但那是在軍營。

“將他放到廂軍營,再有人私放,本伯爺沒那麼傻,一個坑裡面跌兩次。”

看到盛長槐自有打算,方天化也不好在規勸,看了一眼蜀縣縣令,黃文斌不著痕跡的給他搖了搖頭,方天化無奈,只好退了下去。

“黃文斌,蜀州廂軍營糜爛,本伯爺有意重建廂軍營,我看今天的那些山民就不錯,你下去準備準備,由本官親衛張順李逵牽頭,從山民中選取青壯,重建廂軍營,之前那些廂軍衛士,剔除老弱,可堪一用的留下,替本官帶句話,指揮使不敢說,現在五個都頭之位空缺,本伯爺任命個廂軍都頭,還是有這個權利的。”

說完,盛長槐又下令,禁軍之中選取四百衛士,從今日日,進駐廂軍營,直道廂軍從組完成,任何人不得進出。

這段時間,五百禁軍部分守衛知州府,部分在城外紮營,現在可好,廂軍營騰出了大量的營房,盛長槐體諒部下,這樣做也無可厚非。

“別管本伯爺沒警告過你們,廂軍營重組,任何人敢阻撓,官家賜給本官的天子劍,別到時候先斬下你們的頭顱,都退下吧。”

說完,盛長槐一聲冷和,聞訊趕來的蜀州官員和方天化全都退下了,重組廂軍營的事情發生的太突然,蜀州官員都被盛長槐這樣大張旗鼓給驚呆了,竟沒人注意到,除了張清,張清最後的三個心腹也被留在了知州衙門。

盛長槐猜的不錯,蜀州通判去了府城,果然撲了個空,轉運使正在永康軍中處理吐蕃諸部的事情,根據方天化給的訊息,裘正甚至怕盛長槐派人拿著天子劍到成都府拿人,帶人去了他手下親信一個都頭的寨子裡,就等轉運使回來給他做主。

成都府的特色,大寨子相當於一個小堡壘,裘正選擇待在山寨上,就是篤定盛長槐不敢幾百號人就來攻山,別看盛長槐有天子劍,但也只能指使蜀州廂軍,成都府和其他州府的廂軍,盛長槐還沒那個權利,就算拿出天子劍,也屬於越權,其他州縣主官不會拿自己的前程來巴結盛長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