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盛長槐和王韶很清楚,木徵這是逼不得已的選擇,之前十三部雖然不服管教,但木徵部一直把熙州當做自己的地盤,其實也一直在拉攏和收買十三部頭人。
而西夏那邊,別看之前暗中支援十三部反叛木徵,那也只是因為木徵部大本營和大宋不接壤,桃州吐蕃部落也一直在觀望,態度不明。
大宋收復熙州,對於木徵部也不完全是壞處,至少桃州的吐蕃部落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光憑他們自己,無法抵禦大宋的進攻,十三部就是一個例子,木徵部也因此對桃州的統治力加強了。
現在打起來,雙方都沒有底氣能贏,所謂盟約,不過是互相妥協的結果。
西夏那邊雖然之前支援董粘,不過是驅虎吞狼,想收漁翁之利罷了,就像大宋對河煌有野心一樣,西夏自然也不例外,現在失去了十三部這個棋子,西夏也會防備木徵部徹底倒想大宋,自然會考慮和木徵部和解。
而木徵部之前就有和西夏和解的意思,以後還說不定呢。
王韶之所以要來秦風路,就是想著有朝一日收復河煌,熙州不過是小小的開胃菜而已,整個青塘才是他最終的目的,現在朝中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不會支援他和盛長槐心目中的河煌攻略。
“子純何必如此,咱們之前不是有這方面準備嗎,大宋缺馬,咱們這一次繳獲這麼多,留下四千不錯了,你以為兵部諸位堂官會猜不到咱們會優先挑選最好的,剩下的才會交給兵部和轉運司衙門,而且,官家的傾向不是一直是復燕嗎,咱們只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就是了,等到時機成熟,朝中大相公們和官家又不是傻子,到嘴的肉還能放過不成。”
盛長槐其實一直很明白,官家不是不看好河煌攻略,而是太慢了,原時空的王韶,足足花了六年時間才收復河州。官家手底下也不是沒有知兵之人,自然會知道做這件事是個長期之事。
盛長槐之所以安慰王韶,主要是因為手裡有水泥這個神器,能加快建造塢堡,層層推進的戰略。
而且,王韶心中所想,盛長槐也十分清楚,哪怕木徵是真心和大宋結盟,隨著塢堡建設,逐步推進到河州,他也會對大宋起戒心,蜜月期估計也就一兩年。
即便盛長槐這麼說,王韶還是心有不甘,要實現他心中的報復,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秦風路安撫司幾州能搞定的,沒有朝中的支援,他也不確認什麼時候才能具備這個條件。
“大人,這次您回京,能不能找太子。”
盛長槐搖了搖頭,他也考慮過這個,但收到自家岳丈來信之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太子也難啊,官家中年登基,年紀已然不小了,之前皇考之爭,官家在朝中的掌控力大不如前,再加上太后隱退,不像當錘剛剛登基的時候那樣力挺官家。在這種情況下,太子年富力強,又精明能幹,得到朝野認可,本來已經被官家有所防備了,如果他在和官家唱反調,以官家的心性,子純是聰明人,什麼後果可能想明白。”
看到王韶還是心有不甘,盛長槐笑了笑,繼續說道。
“不過子純也不用太過擔心,我這一次回京,除了例行述職之外,最主要的是邀請汴京勳貴加入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如果能夠達到預期,不比官府支援的人力物力差多少,商賈的能力,你這幾個月又不是不知道。”
盛長槐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在安撫司治下屯田,建造作坊,如果僅僅依靠盛家,王家,哪怕還有秦風路的商賈,他覺得還是有些不夠,要想加快速度,拉攏更多的盟友才必不可少。
正好他這次立功爵位晉升,兵部的文書只不過是個通知,即便是爵位已經定了,那也是禮部提前透漏的口風,還需要在朝堂上接受官家明旨敕封,當庭謝恩,到宗人府更換玉蝶,才算是完事,回到家中,還要大開祠堂,祭拜先祖,全了家禮,在這個時代是必不可少的。
至於盛長槐定下的下一階段發展戰略,他給起了一個很後世的名字,叫做西部大開發,屯田、興商、辦學,建立作坊,不,應該是工廠,還有修路鋪瞧,建造塢堡,需要的財力海了去了。
汴京勳貴大戶哪家沒有商隊,一家或許不算多,但若能號召一半,也是比現在的秦盛商行要大好幾倍的規模,再加上需要的人力,有他們加入,都不會是什麼問題。
《踏星》
王韶聽盛長槐這麼說,心中的不忿也平息了不少,秦盛商行對於安撫司治下的重要性,他這大半年一直看在眼裡,他本來就不是歧視商賈之人,對於商賈的作用再明白不過,看了盛長槐的操縱,更是覺得他之前的想法還是有些保守,商賈能做的事情,其實不止是貨物流通,增加稅收這麼簡單。
如果按照盛長槐說的,汴京勳貴和大族真的能夠加入,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助力,而且,王韶還想到了其他好處,若是勳貴和大家族在秦風路有了足夠大的利益,若是在能夠賺到足夠多的錢,那麼他們就會成為河煌攻略先天性的支持者。
王韶雖然不懂什麼資本逐利,但卻是最懂大家族的行事規則,畢竟王家就是大宋頂尖的大家族,對於這一點,他比盛長槐看的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