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論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必等太子登基,在我看來,朝廷的支援,財政的傾斜,無非就兩樣,政策和金錢,有政策支援當然更好,如果沒有,有些事情,我不能做,岳丈和東平侯不能做,甚至朝中諸相都不能做,但是太子可以。”
英國公是私下裡瞭解過自己這個姑爺的,一般不會胡亂出主意,但如果一旦有了主意,有時候雖然看上去毫無章法,但實際上會達成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那間三味書屋,從古至今,都沒出現過那樣的賣書方式,靠一個個榜單,便能夠使得大宋讀書人,即便是多花一些錢,甚至多跑一段路,都要到他的鋪子去買書,這樣的做法聞所未聞。
“願聞其詳。”
滅掉西夏對張家的含義,英國公在明白不過,不光有國仇,還有家恨,即便他自己就是盛長槐的岳丈,乃是盛長槐的長輩,他也不顧自己的身份,鄭重其事的給盛長槐抱拳行禮,就是希望能在盛長槐這裡,看到剿滅西夏的希望,這可是張家三代人,甚至是四代人的野望,甚至是整個西北軍方的最終目標。
盛長槐趕緊回禮,卻沒有說什麼推辭的話,他明白自家岳丈的態度,這樣的做派,其實是告訴他,現在他們並非是以翁婿的身份對話,而是以大宋重臣的身份,在討論政事,他是代表西北軍方,在像盛長槐求取計策。
“岳丈大人,長槐平戎策裡面其實已經說了,欲平西夏,先定青塘,拿下青塘,西北局勢即可逆轉,大宋有馬有人,西夏不足為慮,但若要拿下青塘,河煌乃是重中之重。”
“有些事情我們不能做,但是太子可以,那就是和吐蕃諸部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貿易,吐蕃部落有什麼,我們就買什麼,甚至是高於市場價購買。除了鐵器等軍國重器之外,他們需要什麼,我們都可以賣,這裡面倒不用倒貼,一個有錢的青塘部落,肯定會花比現在更多的價格購買大宋的物資。”
盛長槐的意思,不用現在的官方政策支援,直接以走私的名義,和吐蕃諸部進行大規模的貿易,說白了,就是給吐蕃諸部送錢,然後再用貿易的手段給掙回來。
至於為什麼只有太子能做這個事情,因為在現在的人看來,和遊牧民族大規模貿易走私,其實等同於資敵,如果西北軍方來做這個事情,又或者是其他官員來主導這個事情,肯定會被扣上一頂反叛的帽子。
而如果是太子來做這個事情,或者是主導這個事情,誰敢說太子要叛離大宋,這他孃的不是笑話嗎,一個當朝儲君,最有希望登上大宋這樣一個地大物博國家皇位的皇子,會有叛逃到青塘這個在現在看來的苦寒之地,還他孃的有可能只能成為一個幾萬人部族商人。
“貿易,就和互市一樣嗎,若只是如此,邊地開個互市,不用這麼費心思吧,朝廷其實對互市的事情,管的不是很嚴,不用太子出面,西北軍方在戶部還是有一些人的,促成此事不難。”
盛長槐搖了搖頭,若僅僅是互市就簡單了。
“岳丈大人,互市的話,我們能做交易的物件,只有各部的頭人,又或者是貴族中有這個能力和大宋做生意的。我的意思是,我們不從部落頭人和大貴族手裡買東西,而是直接從底層牧民手裡去買,至於部落頭人和貴族,我們可以說服他們去找牧民收稅,我們一邊在邊地嚴查走私,一邊派小商隊悄悄入青塘,數量可以多一點,頻率可以高一點,而賣東西,我們派專人賣給青塘部落頭人和貴族,再由他們賣給牧民,我們只做大筆生意。”
按照盛長槐的套路,派遣大規模的小商隊,甚至是單人,從底層牧民手裡收購各種草原上的產物,藥品,牛羊,只要是草原上有的,都可以買,其實就相當於大宋的貨郎,畢竟大宋這麼多人口,還是很好消化的。
至於為什麼賣東西,只能賣給貴族和部落頭人,其實很好理解,大宋打擊邊貿走私,其實控制的是賣給草原的東西,如果是從草原走私牛羊藥草到大宋,其實是沒人管的,大宋本來人口就多,巴不得草原能賣更多的生活物資到大宋。
既然賣東西走私比較嚴格,那肯定是動靜越小越好,頻率越少越好,那麼大宗物資交易,也就只能是部落頭人和貴族才有這個實力來做這個事情了。
邊貿的利潤,在場的沒有不清楚的,這樣一來,西北軍方缺錢的困境即可迎刃而解,只要青塘頭人手裡有錢,大宋的東西賣過去,幾倍的利潤都是小的。
“這倒是個辦法,有了錢,軍隊便無缺響之困,有了軍餉,士氣便可以保證,從草原收購的牛羊也能提供肉食,增加軍隊戰鬥力,這種大規模貿易,我們做確實不合適,有太子出面,自然是成算最大的。”
在場的幾人自然是能聽明白盛長槐的意思,透過大規模走私賺取的利潤來養軍,不用大宋財政傾斜,不出幾年,西北便能練出幾隻戰鬥力不俗的軍隊,如果有可趁之機,確實能一舉拿下青塘。
“但是,這樣以來,吐蕃諸部藉著和大宋貿易賺取的銀錢,做大了怎麼辦。”
這裡都是人精,自然能想到這裡面的壞處,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不用太多,靠著中原朝廷的扶持,透過互市壯大部落,最後反叛中原王朝,這都成了草原遊牧民族的基本操作,現在的青塘實力是如果坐下,說不定又是一個契丹部,誰又敢保證,不會出現一個雄才偉略的人藉此一統青塘,重新出現一個吐蕃帝國,這可比西夏的威脅大多了,強如盛唐,也都拿這個沒辦法,甚至吐蕃帝國滅亡的時機,還晚於大唐。
首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