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詭辯(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無端驚訝的看著盛長槐,對他愈發感興趣了。
“想不到這竟是通判公子說的,老兒久不出門,竟然不知。”
盛紘心裡驚喜,無論今日盛長槐能不能拜託嫌疑,這四句話在這裡再次提起,可比自己收徒的時候更能為自家兒子揚名,畢竟自己收徒的時候僅邀請了相熟了,而今天這裡聚集了幾乎揚州所有的名流鄉紳,還有少部分外地的,甚至有汴京來的名匠。
而盛長槐心裡則是苦笑了一下,看來這四句話要和自己捆綁了,搶了大哥老師的名言,實在是有些愧疚。
看到這四樓的人,都被這四句話吸引了,封德豈能讓盛長槐如意,今日一定將他的罪名給坐實了,於是大聲喊道。
“諸位,這盛長槐不過十一歲小兒,這四句話不會又是抄來的吧,不如我們先將他的才華確定了,在討論不遲。”
話雖如此,但揚州眾人已經沒有幾個懷疑盛長槐了,有誰會將如此名言給一個少年揚名,若不是盛長槐說道,能說出這四句話,若是一個名儒,幾乎可以立地成聖了,又怎麼會將這種機會讓給別人。
立德、立功、立言,讀書人能做到這三樣,便可以不朽,這裡的不朽,是史書上的不朽,也就是立地成聖,哪朝出現這種人,都可以稱為文華盛世。
眼見揚州鄉紳不信,封德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我有個疑問,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那黃金榜上,任誰聽來,都是一個落榜不如意的舉子所做,這盛長槐並沒有參加過科考,連個秀才都不是,又怎麼會有這樣的感悟,至於那煙花陌巷,我倒是相信的,說不好這小兒從小就貪戀美色,偷偷光顧過暗門子了。”
封德說完,也對自己這個急智感到驕傲,趁機詆譭盛長槐,不等其他人反應過來,盛長槐突然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你笑什麼,可是被我說中了,在這裡裝聾作啞。”
盛長槐理都不理他,笑了半天才說的。
“我笑的是庸人總是是用自己的想法揣測別人,我曾聽說過一句話,心中有佛,眾生皆佛,心中有屎,這個世界在他心裡便是一個大茅廁,想必封先生便是那心中有屎之人。”
此話一出,眾人哪裡還忍得住,鬨然大笑,那封德氣不可耐。
“管你如何狡辯,沒有參加過科舉之人,做出如此詩句,我是不信的。”
盛長槐又哈哈大笑了一會,等眾人安靜下來,看他如何解釋的時候才停下來,還是沒有理會封德的質問,而是問了一句。
“封先生可知道李白,看封先生那樣子,估計心裡也只裝得下廁籌等物,詩仙李白想必聽都沒聽過吧。”
不等那封德說話,盛長槐突然向四周分別拜了一下。
“諸位,詩仙李白在《蜀道難》裡面有一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難道詩仙上過青天。”
“還有詩仙曾有一首長詩,裡面有這麼一句,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難道李白真的是謫仙人。”
“有句話說的好,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我朝太祖有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明理知事,長槐雖然沒考過科舉,也沒進過什麼青樓楚館,但自小喜歡看書,尤其是雜書,科考之路,有多艱難,上榜之後,有多春風得意還是知道的。”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說的便是科舉之事,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之前在戲園子長大,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也看了不少,所以有些感悟。”
“不說其他,就是市井中的說書人,隋唐演義大家都聽過吧,要知道,寫書的也是讀書人,又如何寫出那種金戈鐵馬,亂世爭雄的情節,有此可見,無論寫詩,還是講故事,都不必親身經歷,感悟到了,便文思如山崩,有句話和大家分享,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盛長槐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堆,尤其是最後一句,眾人深以為意,尤其是楊無端,興高采烈的為盛長槐背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句話說得沒錯,若是想象力再加上偶然得知的靈感,作詩賦詞便如吃飯喝水一般容易。”
沒沒有人比楊無端說這句話更合適了,唐代有李白斗酒詩百篇,本朝也有楊無端盞茶賦十詞,這也是楊無端悲劇的開始,就是那次,楊無端說出了科舉考試不如寄情於風月,惹惱了官家,五十歲才得以中了進士。